乌克兰,征兵处不再征兵。乌克兰国防部对外宣布,基辅征兵处将停止工作,将把征兵中心

山河又月明 2025-11-11 10:13:40

乌克兰,征兵处不再征兵。乌克兰国防部对外宣布,基辅征兵处将停止工作,将把征兵中心的人直接编入作战部队。 乌克兰国防部将基辅征兵处人员直接编入作战部队的决定,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绷不住的绝望,这哪是什么战略调整,分明是兵员体系彻底垮台的公开宣告,背后藏着的三重困境,每一个都足以压垮这场消耗战的根基。 最致命的当属兵员枯竭危机,这已经不是 “紧张” 能形容的,而是整个人力池被榨到见底的残酷现实。美国情报部门的数据早就摆着,乌克兰阵亡士兵已达 8 万人,还有 40 万名伤员,这些人里绝大多数是能扛枪打仗的青壮年。 更要命的是逃兵问题,乌克兰议员透露逃兵案件超 10 万起,媒体估计总数已达 17 万,相当于硬生生少了两个整编师的兵力。 为了填窟窿,泽连斯基干脆签署法案,把征兵年龄上限彻底放开,60 岁的老人只要身体还行就能签合同当兵,医学院学生更是被强制要求接受军事训练,毕业后直接以军官身份补入医疗部队。 可就算把本该带孙子的老人和握惯了手术刀的学生都算上,前线还是差着 10 万人的缺口,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玩法,早晚会把墙拆塌。 红军城战役就是最直白的例子,乌军第 68 独立猎兵旅被围一周,补给断了,士兵七天没吃一顿正经饭,弹药用完,重伤员只能等死,最后 200 人投降,300 具尸体留在掩体里,被俘士兵说他们投降前就已经 “被战败” 了,这哪是打仗,分明是在熬日子。 连被寄予厚望的 “法械旅” 第 155 机械化旅都撑不住,接受法国训练期间就跑了 3000 人,营长都承认逃兵潮还在扩大,刚训练完就消失的大有人在。 征兵体系的瘫痪更是雪上加霜,俄军早就把征兵办当成了重点打击目标,“天竺葵” 无人机跟点名似的挨个炸。文尼察的征兵办被无人机炸过之后,只能贴出公告说 “为保障公民安全暂停运营”,偷偷把办公点搬到医院和国家服务中心,说白了就是躲进民房当 “活人盾牌”。 扎波罗热和哈尔科夫的征兵点也没能幸免,接连遭袭后只能转入地下,跟打游击似的办公。最讽刺的是敖德萨的民众,直接在社交网络上给俄军指路,公布征兵办具体地址,盼着无人机赶紧来炸,甚至有人凑钱请俄军 “加急服务”。 后来还真成了,一架 “天竺葵” 精准击中目标,机身居然用乌克兰语写着 “来自敖德萨居民,致征兵中心”,爆炸后当地居民在社交网络上一片感谢。 民众都帮着敌人炸自己的征兵点,这体系能不垮吗?基辅解散那个 “声名狼藉” 的征兵中心时更露怯,这个之前靠街头拦人、暴力抓壮丁出名的机构,最后连自己人都保不住,所有工作人员直接被编入步兵旅送往前线,这操作等于公开承认:实在没人可征,只能把征兵的人当兵送上去,跟把裁判拉去踢球没两样。 最后那重困境更实在,就算硬凑出点人,也根本形成不了战斗力,纯属白白送命。现在乌军士兵平均年龄已经到了 45 岁,很多人连基础训练都没接受过,自冲突爆发就一直在前线耗着。 美国情报部门早就指出,乌军训练不足的问题已经到了致命程度,一名乌军指挥官甚至抱怨,有些阶段逃兵人数比阵亡和伤员加起来还多,而且只有 10% 的逃兵会回来。 把征兵官送上前线更离谱,这些人大多没摸过枪,连战术动作都不会,硬生生塞进作战部队,不仅帮不上忙,还得占用老兵的精力保护,简直是前线的 “累赘”。 红军城之战里,乌军指挥系统完全失效,既没组织撤退也没派支援,士兵成了 “被放弃的人”,最后要么投降要么等死,就是这种拼凑部队的必然结果。 没办法只能靠外籍雇佣兵填坑,顿巴斯战场上有些区域阵亡的外籍兵比例高达 62%,波兰、美国、哥伦比亚的年轻人被 3400 美元的月薪诱惑来送死,可这些人既没有对乌克兰的忠诚,又缺乏协同作战能力,在俄军的无人机火力网下生存率极低。 2025 年 3 月库尔斯克州的树林里,100 多名乌军残部和外籍兵突围,被俄军红外无人机追着炸,3 小时就全灭,最后一个雇佣兵干脆引爆炸弹自杀。 更尴尬的是,西方援助跟不上后,雇佣兵的弹药和医疗都没了保障,很多人到战场几周就伤亡,成了最脆弱的 “炮灰”。这种 “没人可征、征了也白征” 的死循环,再加上民众的抵触和俄军的打击,兵员体系早就没了回血的可能,撤销征兵处不过是把早已存在的崩溃摆到了台面上。

0 阅读:0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