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再提叙利亚了?很简单,因为各方都吃饱了。现在的叙利亚名义上还是个国家,

康安说历史 2025-11-10 20:41:40

为什么没人再提叙利亚了?很简单,因为各方都吃饱了。现在的叙利亚名义上还是个国家,但实际早被各方势力啃得七零八落,连地图上的边界线都成了摆设。 美国显然是这场 “分食” 里吃得最肥的一个,它要的不是领土,是实打实的资源红利。叙利亚东北部的代尔祖尔省和哈塞克省藏着全国最肥的油田,欧麦尔油田、塔奈克油田这些产油大户早就成了美军的 “私人提款机”。 根据叙利亚官方数据,2022 年上半年叙利亚每天产油约 8.03 万桶,其中 6.6 万桶都被美军和他们扶持的武装抢走了,算下来 82% 的石油都成了美国的囊中之物。 这些石油被美军用油罐车成队运到伊拉克卖掉,光 2023 年 6 月上半月就动用了 114 辆次油罐车,更别提从 2015 年就开始的持续盗采了。 为了保住这处财源,美军在油田周边架起探测器,禁止平民拍摄,甚至干扰通信信号,有敢拍照的人直接被抓,而这种掠夺带来的损失从 2011 到 2022 年中就高达 1071 亿美元。 对美国来说,既然石油利益稳稳抓在手里,没必要再靠舆论造势维持存在,闷声发大财才是正解。 俄罗斯则把叙利亚变成了自己在地中海的战略前哨,塔尔图斯军港就是它吃到的 “硬通货”。这个 1971 年建成的基地,曾在苏联解体后闲置多年,叙利亚内战成了俄罗斯盘活它的机会。 2015 年俄军介入后,这里变成了军事补给的核心枢纽,不仅扩建了码头、仓库和直升机坪,还部署了 S-300、S-400 防空导弹,2017 年更是和叙利亚签了 49 年免费使用权的条约,最多能停靠 11 艘舰船。 对俄罗斯而言,有了这个地中海唯一的军事基地,就等于在中东站稳了脚跟,战略目的完全达成。既然基地已经固若金汤,自然不用再天天喊着 “支持阿萨德” 的口号,低调驻军比啥都管用。 土耳其在北部啃下了一块 “安全缓冲区”,也算得偿所愿。它以打击库尔德武装为由,多次越境出兵,把阿夫林等地区牢牢控制在手里,不仅给自己的南部边境加了层 “防护网”,还能在当地调配资源、安置难民,等于把叙利亚北部变成了自己的 “后花园”。 对土耳其来说,既遏制了库尔德势力扩张,又拿到了实际控制区,利益已经落袋为安,没必要再扩大战事吸引关注。 欧洲更是把叙利亚的 “难民牌” 打腻了,如今只想关门算账。2015 年难民危机时,德国一家就接收了超 100 万叙利亚难民,默克尔那句 “我们能做到” 还犹在耳边,现在却换成了默茨总理 “该回家了” 的表态。 这背后全是利益算计:欧洲过去五年平均增长率才 1.2%,2024 年跌到 1%,能源危机推高了通胀,根本养不起额外的难民。 英国光是安置难民的酒店每年就花 13 亿英镑,法国更是在极右翼支持下通过新移民法,延长移民补助等待期,还恢复了拘留条款。 当叙利亚不再是难民的主要来源,欧洲自然就没了炒作的动力,连奥地利、德国等六国都凑在一起商量着加强边境管控、提高遣返效率,昔日的 “欢迎文化” 早被现实利益挤没了。 至于叙利亚国内,各方势力也早就按背后靠山的实力划分了地盘:阿萨德政府在俄罗斯支持下稳住了大马士革等核心城市,库尔德武装靠着美国控制着东北部油田,反对派则守着零星的边角料,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叙利亚石油公司的产量从危机前的日均 38.5 万桶跌到只剩 1.5 万桶,老百姓连加油都得在后备箱备着油桶,可谁也没心思再掀大浪 —— 毕竟各自的靠山都吃饱了,没人愿意再出钱出枪挑事。 就这样,美国拿着石油,俄罗斯占着军港,土耳其握着缓冲区,欧洲关上了难民门,连国内势力都分好了蛋糕。叙利亚这块 “蛋糕” 被啃得干干净净,剩下的残局没人关心,国际新闻自然也就懒得再提了。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