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如果没有换掉廉颇,结局会怎样?看看项燕就知道了,几十万楚兵吃光了军粮,只能不停往后撤,撤着撤着就变成了逃了,最后楚王被擒。 再来看老将廉颇,其实他的策略很明确:深沟高垒,拖垮秦军。这招确实有效,秦军前锋多次被击退。 然而根据《史记》记载,这场仗足足打了三年。咱们算笔经济账。 赵国总人口约三百万,按照古代10%的征兵率,前线四十多万赵军意味着全国每7个壮劳力就要养一个兵。更可怕的是,当时一斤粟米的价格从30钱暴涨到1600钱,翻了50多倍。 赵孝成王为什么临阵换将?因为他每天打开粮仓都能看见粮食飞速减少,这仗要是打上三个月,全国百姓都得饿肚子。 反观秦国呢?都江堰修成后,关中平原变成大粮仓,巴蜀的粮食顺着长江直运前线。 司马迁在《河渠书》里明确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人家有完整的水利工程和运输系统,打持久战根本不虚。 赵括替换廉颇后,为什么立即主动出击?因为他接手的根本是个烂摊子。战国策里记载,赵国已经到了“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的绝境。 就算继续守,结果可能像网友说的,会重蹈项燕的覆辙——楚军被拖垮后撤,秦军骑兵追杀,连国都都被端了。 其实赵国唯一的生机在外交。但蔺相如混池会盟后,其他五国早就不信任赵国了。 所以长平之战的真相是:赵国不是在赵括手里败的,是在廉颇的防守策略下就被拖垮了,那么你还觉得赵王愚蠢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