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一大损失!”2000年,山东有一神童,短短的2天便念完小学,10岁那年参

文史充点站 2025-11-10 13:23:12

“国家的一大损失!”2000年,山东有一神童,短短的2天便念完小学,10岁那年参加高考,考出了566的高分,但他却只读了1年大学,就嫌弃太简单回家了,如此的奇人令人好奇之余,又感到十分质疑,究竟是觉得大学太简单,还是被打回原形了!  2010年夏天,山东泰安一个10岁男孩走进高考考场,考了566分,这个叫苏刘溢的孩子被南方科技大学破格录取,成为当年最小的大学生,但不到一年,他就离开了校园,回家继续自学。 苏刘溢从小学东西特别快,7岁那年父母带他去小学报名,学校让他试听了几天五年级的课,发现他完全能跟上,老师出的数学题他基本都会做,语文课本上的字也认识大半。 到了初中,情况更明显,别的孩子要三年学完的课程,他一年就全掌握了,初二那年他还去参加奥数竞赛,拿了省级一等奖。当时他才8岁,个子还没有讲台高。 高中阶段苏刘溢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他自己摸索着学编程,还建了个个人网站,网站功能挺简单,就是能看文档、听音乐这些,但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容易了。 2010年高考,苏刘溢只准备了一个月就上场了,566分对山东考生来说不算特别高,离一本线还差几十分,但南科大当时正在搞教改试点,校长朱清时觉得这孩子有潜力,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学校给了他全额奖学金,每年还有一万块生活费,为了方便他自学,还特意安排了单人宿舍。培养方案也很灵活,允许他自己选课,不强制要求上课。 但问题很快就来了。大学课堂和高中完全不一样,一节课要上两个小时,苏刘溢坐不住,有时候他会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或者干脆拿出自己的书看,老师讲的内容他大部分都懂,觉得听课是在浪费时间。 生活上的困难更大。宿舍楼里都是十八九岁的大学生,聊的话题他插不上嘴,别人讨论恋爱、社团活动,他还是个小学生的心态。吃饭洗衣服这些日常琐事,他也不太会处理。 最让他难受的是孤独。同学们倒也不是故意疏远他,但年龄差距摆在那儿,没法真正成为朋友,他有时候会一个人在宿舍待一整天,连食堂都不去。 入学大约十个月后,苏刘溢跟学校提出想回家,朱清时校长专门跟他谈了话,最后同意让他暂时离校,等调整好状态再回来,外界有各种猜测,说他被开除了,或者跟不上课程,但学校一直保留着他的学籍。 回家后苏刘溢没有放弃学习,他通过网络课程和自学,陆续完成了大学课程。几年后他拿到了毕业证,只是没有再回学校待过。 现在的苏刘溢已经25岁了,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具体做什么不太清楚,据说跟计算机编程有关,他很少接受采访,也不喜欢被人提起当年的事。 前两年有媒体找到他,他说自己现在过得挺好的,工资够用,工作也不算太累,唯一遗憾的是没什么朋友,这个问题从大学时期就一直存在。 苏刘溢的经历让很多人重新思考“神童教育”这个话题,智力超群确实是优势,但如果其他方面跟不上,反而可能成为负担,一个10岁的孩子,无论多聪明,心理和社交能力还是需要时间慢慢发展的。 “这娃是真聪明,但爹妈和学校都太急了点!10岁孩子需要的是玩伴和童年,不是大学文凭。我外甥10岁还在玩泥巴呢,现在照样是程序员——慢慢来不行吗?”  “说大学课程简单的怕是误解了!当年新闻里写过,他上课根本坐不住,高考数学130分是真厉害,但大学生活不是光做题啊。宿舍关系、课堂纪律都是坎儿,让10岁孩子和成年人一起生活本身就是考验。”  “作为经历过跳级的人说句实话:智力跟得上,心理跟不上更痛苦!我14岁上大学,头两年完全融不进去,同学讨论恋爱、找工作,我还在看动画片。苏刘溢能回家调整其实是幸运的,多少‘神童’被逼出心理问题?”  “南科大当时也是敢冒险,给特殊培养方案算仁至义尽了。但改革不能光靠理想,孩子需要的是全面成长环境。听说他们那届后来很多人去了世界名校,说明学校本身不错,只是对超低龄学生确实缺乏经验。”  “现在有些家长一看孩子聪明就想疯狂跳级,真该看看这个例子!苏刘溢如果按部就班读书,说不定能更稳。隔壁小区有个‘神童’被逼得太紧,高中就厌学了——天赋需要保护,不是透支!”  “最新消息说他在做AI教育?这结局挺好的!把亲身经历变成教育资源,比硬扛学历有意义。希望他现在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毕竟人生是马拉松。”  如果您的孩子表现出超常天赋,您会选择让他跳级还是按部就班?为什么?   信源:《齐鲁晚报》2010年12月18日报道

0 阅读:72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