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囤铜计划落空!中国靠再生铜与全球布局破局,新能源命脉稳握手中

烟雨评社 2025-11-10 10:33:53

被中国稀土卡脖子后,老美想用“铜”卡中国的脖子,这个想法的确不错,毕竟中国是真的很缺“铜”,而且中国对“铜”的需求也非常大,但可惜中国早就看穿了老美的“阴谋”,早就提前做好布局了,所以老美“囤铜”这一招对我们来说已经没用了。 先说说中国对铜的依赖有多深。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不管是电网改造、新能源汽车还是电子产品,哪儿都离不开铜。 光明网的数据显示,中国铜的对外依存度高达 78%,国内储量连全球总量的 5% 都不到,每年得花大价钱从国外进口大量铜矿。 新能源产业爆发后,需求更是蹭蹭涨,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用铜量是传统燃油车的 4 倍,光伏和风电项目里的电缆、变压器也得消耗海量铜材,中国的铜需求直接撑起了全球近一半的消费量,这也是美国觉得能靠铜卡脖子的底气所在。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响。《金融时报》披露,特朗普政府正起草行政命令,打算加大太平洋海底多金属结核的开采,这些土豆大小的结核里藏着不少铜,还计划把开采出的铜囤积起来,想用这种方式控制供应、抬高价格,给中国的产业发展添堵。 要知道,美国之前在稀土上吃了亏,87% 的美军工装备供应链都要过中国稀土加工这一关,中国一搞出口管制,美国相关行业立马慌了神,这回想在铜上找补回来,确实是盯上了中国的软肋。 可美国还是低估了中国的准备。在海外矿产合作上,中国早就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在南美洲的秘鲁,中国企业拿下了拉斯邦巴斯铜矿的开采权,这可是全球最大的未开发铜矿之一,年产量能稳定在 200 万吨以上。 在非洲的刚果(金),中国企业参与投资的腾科丰谷鲁美铜矿已经投产,还配套建了冶炼厂,能直接把粗铜加工成高纯度阴极铜再运回国。除了这些大型铜矿,中国还和智利、赞比亚等产铜大国签了长期供货协议,就算美国想垄断部分货源,也影响不了整体供应。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再生铜领域的突破彻底打破了资源限制。云南楚雄的滇中有色金属公司建了个再生铜资源循环利用基地,2025 年 1 月刚进入试车阶段,到 10 月就已经生产了 11.8 万吨高纯阴极铜,预计全年能完成 15.6 万吨,消纳的再生铜资源达到 2.5 万吨。 这个基地用了 “原生 + 再生” 的双轨模式,还装了智能生产线,电解能耗比设计值降了 20% 以上,大气污染物排放也达到了行业特排限值。 像这样的再生铜项目不止一个,全国再生铜产能逐年攀升,2025 年预计能占到铜供应总量的 25%,相当于每年少进口近千万吨铜矿,大大降低了对外依赖。 美国想靠囤铜卡脖子,还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海底采矿技术根本不成熟。专家早就说了,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其他海底资源开采技术还没过关,就算技术没问题,形成规模产能也得十几年时间,等美国真能拿出囤积的铜,中国的供应链早就更稳固了。 而且美国没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深海采矿连国际法支持都没有,这算盘从一开始就打错了地方。 现在再看美国的囤铜计划,更像是雷声大雨点小。中国一边握着海外稳定的矿产来源,一边把再生铜做成了新的供应支柱,美国想靠资源垄断施压,显然是找错了方向。 总的说,美国的“囤铜计划”只是虚晃一枪。中国通过材料替代、技术创新、自主勘探和循环体系,把铜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真正的“卡脖子”,从来不靠囤货,而靠产业链的全局控制。等美国库存耗光那天,中国的钠电和铝线,早已让“铜”不再稀缺。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