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乱”打到关键处。中国商务部8日表示,中方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

胡锡进 2025-11-08 22:18:02

“安世之乱”打到关键处。中国商务部8日表示,中方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但这未必就是荷兰使者前来“乞降”。在此之前,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发了一个口气积极但内容含糊的声明。美国彭博社则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荷兰准备暂停夺取安世控制权,但以中国恢复关键芯片出口为条件。而实际情况是,中方此前已经表示,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

事情显然尚未完全明朗,但是市场已经做出积极反应,安世母公司中国闻泰科技在A股的股价周五最后几分钟大幅拉升,收盘上涨近10%。荷兰经济大臣发的帖子并没有表示暂时解除对安世半导体的强行接管,中国商务部周六发的通告中则表示,截至目前尚未见到荷方在停止侵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和恢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方面的实际行动,并且要求荷方表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尽快实质性提出建设性方案并采取实际行动,从源头上迅速且有效恢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以及停止用行政手段介入并干涉企业内部事务,推动安世半导体问题早日解决。

目前荷方不仅强行接管了安世半导体,而且安世(荷兰)停止了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这些问题估计都要在荷兰经济部派人来华磋商时一并讨论。

按照时间顺序,荷兰政府9月30日动用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的管理权。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生产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10月18日,安世(中国)宣布独立运营,与安世(荷兰)方面分离。10月26日,荷兰方面宣布停止向安世(中国)交付晶圆,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11月1日,中国商务部表示,将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使欧洲急需芯片的汽车公司得到安慰。但安世(荷兰)却恶人先告状,在致客户信中称其无法确定中国东莞工厂的芯片供货能否恢复、何时恢复。11月4日商务部批评荷兰政府没有展示出建设性态度和行动且升级全球供应链危机。

事情的导火索似乎是美国9月29日针对被制裁中国公司的“穿透性规则”,安世半导体作为已在制裁名单上中国闻泰科技的子公司,进入到美国的制裁范围。但这更像是个借口。荷兰政府这样做有两方面的深层考虑:一是讨好美国,迎合美国“以芯制华”的战略目标,增加中国企业在全球获取关键半导体产能、技术与市场的困难,以此作为给美国的新投名状。二是迎合欧洲一些势力对中国“去风险”的战略焦虑,把安世并不先进的技术也纳入保护范围,防止相关产能流向中国,在整个西方世界充好汉。

另据媒体分析,还有一大原因是荷兰目前处于看守内阁状态,软弱无力的执政联盟已失去一半内阁成员,做决定时鲁莽且缺少统筹力,而且谁都不想被舆论指责“对华软弱”。所以在做决定之前既没有向中方打招呼也未考虑外交反弹,没有任何征兆,一夜之间以突然袭击方式就将安世半导体强行接管,简直就像搞经济“紧急状态”,而他们动用的冷战时期《物资供应法》七十多年来从未使用过。

现在荷兰面临的压力有三方面:一是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弹,这件事等于将中荷关系撕破脸,荷兰骤然成为欧洲国家中与中国关系最为紧张的国家,这对荷兰来说显然是一个长期风险;第二是美国同中国贸易休战,暂停了对被制裁中企的“穿透性原则”,中美关系缓和,特朗普有计划明年访华,荷兰等于是被扔到了半路上;三是荷兰对安世的粗暴接管是在整个西方世界从未有过的先例,虽然欧洲人在意识形态上偏向荷兰,但是这毕竟严重违反常规常理,法理依据十分荒唐。

更重要的是荷兰打乱了欧洲供应链,造成许多汽车企业的芯片供应岌岌可危。所以欧洲经济界对荷兰或明或暗的抱怨声相当多。荷兰如果想表现对华强硬的话,它显然是在错误时间和错误位置上发动了错误的袭击,其在西方得到的支持是最少的,认为荷兰是挑衅者的公开和私下议论则是最多的。

荷兰经济学家、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阿诺德·布特接受媒体采访时质疑荷兰政府此举是否合理,称荷兰在未与布鲁塞尔或其他欧盟伙伴协商的情况下,引发了一场全球供应链混乱。《新鹿特丹商报》记者希金克表示,荷兰政府的“接管”行为令外国官员感到震惊。

然而事情是否能回到9月30号之前的状态,现在还很难说。荷兰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吃大亏,他们的政府不完整,究竟算谁闯的祸模糊不清,谁来拍板纠正错误、承担责任,对他们来说也是个问题。看看北京会谈得怎么样吧,让我们拭目以待。#中方希望荷方表态不只停在口头上# #热点解读#

0 阅读:144

猜你喜欢

胡锡进

胡锡进

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