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柬埔寨也要把黄金储备存在中国,中国正用黄金抢美元的地盘 根据彭博社11月5日的报道,柬埔寨将成为首批将官方黄金储备转移至中国托管的国家之一。根据协议,柬埔寨计划将其新购买的黄金存放于深圳保税区内一家在上海黄金交易所注册的金库中。虽然柬埔寨现有的约54吨黄金储备大部分仍位于伦敦,但此举标志着全球黄金储备流向的历史性转变。 所谓西方金融体系的安全承诺,在2022年俄乌冲突后西方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的行为中已然破产。这一事件让众多国家意识到,存放于海外的资产在政治博弈前可能不堪一击。因此,全球央行掀起近十年最猛烈的增持黄金潮,并重新评估黄金的存放地。世界黄金协会2025年的调查显示,高达95%的央行预计未来一年将继续增持黄金,同时,包括印度、塞尔维亚在内的多国已开始将海外黄金运回国内或寻找更安全的存储地。 由此可见,柬埔寨的选择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去美元化”浪潮的缩影。近年来,美国债务规模失控、汇率波动风险加剧,以及单边制裁的频繁使用,使得美元霸权的基础发生动摇。中国则趁机布局,致力于打造一个以黄金和高科技商品为支撑的新金融体系。也就是说,中国不仅在增持黄金(已连续11个月增持),同时也在减持美国国债(较2015年底下降41%),并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构建全新的黄金存储与交易网络,旨在削弱伦敦和纽约的传统定价权。 显然,深圳保税区的角色尤为关键。其“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意味着柬埔寨托管的黄金无需缴纳进口税费及增值税,这提供了显着的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提供的不仅是一个金库,更是一套整合了存储、交易、清算服务的完整生态。外国央行能够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实时查看并直接交易其黄金储备,这种便利性超越了伦敦和纽约将存储与交易分离的传统模式。 按照这个逻辑,柬埔寨的决策是一次用脚投票,信任的砝码正从西方转向东方。中柬紧密的经贸关系(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78.34亿美元)为此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泰国(50吨存于香港)、老挝(3吨存于上海)等东盟国家的类似行动,表明“黄金东移”已形成趋势。这场静悄悄的黄金“大迁徙”,其背后是国际社会对更公平、安全、多极化的金融秩序的渴望。当越来越多国家将“最终价值锚”托付给中国,一个不再由美元垄断的全新金融图景,正在黄金的熠熠光辉中缓缓展开。 历史从不重复,却常押着相似的韵脚。伦敦曾因汇聚全球黄金而成就英镑霸权,纽约亦凭借黄金交易中心地位助推美元崛起。如今,当柬埔寨的黄金启程前往深圳,这看似微小的变动,实则是百年全球金融权力格局开始松动的清脆回响。这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转移,更是信任坐标的重置,预示着未来财富的流向将与地缘政治的稳定性和经济体的可靠性深度绑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