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敢借,一个敢给!安徽芜湖,穷表弟向富表哥借款 250 万,表哥二话不说,直接掏钱,最后2022 年,表哥因持有表弟公司的股份成为广州首富,而表弟早就登上过中国首富。 在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办公室里,挂着四个字“技术为王”。 而他表哥、后来成为广州首富的吕向阳家中,则摆放着一件根雕,上面刻着“顺势而为”。这两个看似简单的信念,背后却藏着一个回报超过五万倍的投资传奇。 这个故事要从1995年说起,那时王传福的电池项目仍处于萌芽阶段,而吕向阳的250万元投资,正是这场传奇的起点。 这笔钱不仅让王传福能够创业,也开启了一场跨越二十年的哲学碰撞和合作。一个是信奉“技术为王”的逆境工程师,另一个则是擅长洞察大势的投资者,彼此的信念最终汇聚在同一个目标上。 王传福的经历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他13岁失去父亲,15岁又失去了母亲。 家里的经济状况极其困难,他的兄嫂为了供他读书,不得不硬着头皮做起了体力活,甚至卖掉了嫁妆。 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让王传福深刻意识到,唯有掌握真正的技术,才能立足社会。 在他眼中,技术就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因此,尽管他经过了中南矿冶学院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深造,后来又被派往深圳的一家电池公司工作,他的目标始终没有偏离:突破技术难关,为未来铺路。 最终,他决定独立创业,而技术正是他唯一的筹码和信仰。 吕向阳的背景则与王传福截然不同。 吕向阳早年在银行工作,见证了无数企业的起起落落,他深知风口的力量有多大。 凭借对大势的敏锐嗅觉,他逐渐转向了房地产和纺织等行业,坚定了一个信念:顺应趋势,比单打独斗更能抓住机遇。这种理念也深深影响了他后来对王传福的支持。 当王传福作为“穷表弟”找上门时,吕向阳没有犹豫。 250万元投资不仅是对王传福的信任,更是看中了他抓住未来“势”的潜力。吕向阳的投资并没有附加太多条件,甚至没有借条和分红协议。这笔资金一到位,两人便各自沿着自己的轨道前进。 王传福选择从内做起,他在深圳布吉镇的破旧厂房里,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人肉生产线”,将生产成本压到了日本同行的七分之一,并通过技术优势成功抢占市场。 到了2003年,尽管很多人反对,他依然坚持收购了秦川汽车,开始自己攻克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三个核心技术。 虽然面临亏损和困难,王传福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执着和信念。 吕向阳的策略则是向外看。 他没有急着套现,选择在比亚迪2002年上市时继续持股,向市场表达了对公司的支持。 而他真正的“杀手锏”是在2005年,当时他悄悄前往四川甘孜,拿下了甲基卡锂矿的开采权。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决策,但吕向阳早已预见到了十几年后的新能源行业浪潮,他为王传福的未来储备了最宝贵的资源。 时间证明,吕向阳的眼光和王传福的技术坚持是相得益彰的。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崛起,王传福凭借过硬的技术,成功抓住了风口,带领比亚迪一飞冲天。 到2022年,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超过186万辆,稳居全球领先。 而吕向阳当年为表弟铺设的“势”,则成为比亚迪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稳固后盾。比亚迪掌握的锂矿资源,随着碳酸锂价格的暴涨,从每吨4万元飙升至47万元,稳稳地守住了公司在新能源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王传福最终成为身价177亿美元的超级富豪,而吕向阳则以1250亿元的资产,成为广州的首富。那笔250万的亲情投资,最终以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的腾飞为基础,形成了一个从技术到产业,再到生态的完美闭环。 这场投资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也证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智慧和信念如何在实践中碰撞融合,创造出难以想象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