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大选结果一出炉,整个欧洲都被这波惊天反转惊得措手不及! 曾是欧盟援乌急先锋

重楼读世界 2025-11-07 14:43:05

捷克大选结果一出炉,整个欧洲都被这波惊天反转惊得措手不及! 曾是欧盟援乌急先锋、持续向乌输送坦克炮弹的捷克,一夜之间彻底改弦易辙。 亲西方的彼得・菲亚拉政府被不满的选民扫地出门,安德烈・巴比什领导的 “不满公民行动” 党携手另外两个持反援乌立场的政党,拿下议会多数席位顺利掌权。   要理解这场反转的冲击力,必先看清捷克此前在援乌阵营中的分量。   彼得・菲亚拉执政期间,捷克堪称 “援乌模范生”,率先输送直升机、坦克、榴弹炮等重型武器。   曾宣称,捷克是首个向乌交付重型装备的国家,开战仅 14 天就完成首批物资运送。   但这份在布鲁塞尔和华盛顿赢得认可的 “援乌成绩单”,在捷克国内早已埋下不满的种子。   当彼得・菲亚拉政府将大量财政资金投入援乌,每年向欧盟预算缴纳 600 亿克朗用于相关项目时,国内公共服务却面临资金短缺,养老金标准、医疗资源配置等民生问题迟迟未得改善。   压垮彼得・菲亚拉政府的,还有援乌项目中的腐败疑云和效率问题。   乌克兰国防采购部门曾爆重大丑闻,国防部长因贪腐下台,部分合同流向空壳公司,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这些消息传到捷克,让本就对援乌资金使用存疑的民众更添不满。   捷克主导的 “全球弹药计划” 也未能独善其身,调查显示参与采购的捷克企业收取的佣金是乌克兰国家机构的四倍。   部分交付炮弹存在质量问题,德国资助的 155 毫米炮弹单价比土耳其供应商高出 700 欧元,造成超 1.1 亿美元资金浪费。   安德烈・巴比什被称为 “捷克特朗普” 的亿万富翁,竞选期间反复强调 “先顾好我们自己的家”,明确承诺执政后不再从国家预算拨款援乌。   他的口号直击人心,与彼得・菲亚拉政府的 “欧洲团结” 大旗形成鲜明对比,最终率领 “不满公民行动” 党拿下 35% 选票和 80 个议会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支持通过欧盟 500 亿欧元 “乌克兰设施” 基金分摊成本,主张动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利息支付军援费用。   同时不禁止捷克军工企业向乌出售武器,将援乌转化为创造就业和税收的商业行为。   早在大选前,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就一直是欧盟援乌政策的坚定反对者。   多次动用一票否决权阻挠援乌资金和乌克兰入盟谈判,明确表示 “绝不会允许匈牙利人民的资金流向乌克兰”。   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佐 2023 年连任后,也迅速调整政策,宣布不再为对乌军事援助提供资金支持。   如今捷克加入这一阵营,由三国组成的中东欧 “援乌消极阵线” 已然成型。   三国均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同为欧洲主要俄油进口国,共同能源利益为政策协同奠定基础。   更关键的是,它们手握欧盟决策的 “一票否决权”,足以让新援乌计划陷入停滞,让本就举步维艰的欧盟援乌体系雪上加霜。   匈牙利总理政治顾问巴拉什・欧尔班透露,欧尔班希望与安德烈・巴比什、罗伯特・菲佐合作,在欧盟内部形成利益联盟,为对乌政策探索 “替代方案”。   菲佐连任后未与布达佩斯积极合作,安德烈・巴比什也尚未完成政府组建。   即便如此,这一趋势已让欧盟援乌计划面临更大阻力,欧盟此前承诺向乌克兰提供 200 万枚炮弹,至今仍有 30 万枚缺口。   原本 400 亿欧元的军事支持计划因成员国反对被削减至 50 亿欧元,其转向让缺口更难填补。   美国早已将援乌责任主要转嫁给欧盟,甚至要求援助武器必须是美国制造,加重欧洲负担。   这场大选冲击的本质,是欧洲 “政治正确” 与民生现实的激烈碰撞。   过去两年多,许多欧洲国家为维护 “欧洲团结” 和西方价值观,不顾国内经济压力和民众意愿,持续加大对乌援助。   但随着冲突长期化,能源危机、通胀高企不断侵蚀民众生活质量,曾经的 “政治正确” 在民生诉求前失去吸引力。   安德烈・巴比什的胜利,正是选民用选票抗议这种失衡状态,他们不再愿意为遥远的国际道义牺牲切身利益。   这种民意变化并非捷克独有,欧洲多个国家的 “务实主义” 情绪正在蔓延,欧盟若不能正视现实,继续强行推进脱离民众意愿的援乌政策,只会进一步加剧内部分裂。   捷克新政府上台让乌克兰陷入新困境。   作为曾经的 “援乌老大哥”,其转向不仅意味着弹药供应减少,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更多欧洲国家重新审视援乌政策。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倍感焦虑,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警告,弹药断供将直接危及冬季战事。   但对捷克民众而言,安德烈・巴比什承诺的减税、提高养老金、改善公共服务,才是当下最关心的议题。   毕竟,对普通民众来说,安稳的生活永远比遥远的地缘政治博弈更为重要。 信息:捷克三党签署联合执政协议 巴比什将出任总理 2025-11-03 20:31·央视新闻

0 阅读:27
重楼读世界

重楼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