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张忠谋还掷地有声地宣称台积电领先大陆三十年,言语间满是不容置喙的傲慢;可转头不过一年光景,台积电就放下身段,由董事长魏哲家公开喊话,直言公司面临稀土原料短缺的困境,恳请大陆放宽相关限制。这般前后矛盾的姿态,着实让人看清了资本逐利背后的现实与荒诞。 芯片行业总被冠以“高精尖”的光环,可再先进的芯片,终究要扎根在产业链的土壤里,而稀土就是这土壤中不可或缺的“筋骨”。从刻蚀腔体的防腐蚀涂层,到抛光环节的原子级平整,再到设备电机的精准驱动,台积电每年消耗的近3000吨稀土,贯穿了芯片制造的全流程。更关键的是,全球90%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集中在大陆,台积电96%的稀土进口都来自这里,其库存仅够维持30天生产,所谓的技术领先,早已被这条供应链牢牢绑定。 张忠谋当初的豪言,显然低估了产业链的博弈逻辑。技术优势或许能让台积电在制程上暂时领跑,但脱离了稀土这样的基础材料支撑,再先进的制程也只是空中楼阁。大陆的稀土优势从不是“卡脖子”的工具,而是数十年技术攻坚积累的硬实力——从4400万吨的全球第一储量,到99.99%的高纯度提炼技术,再到覆盖开采、加工、应用的全产业链,这份实力让“0.1%规则”拥有了实实在在的约束力,也让台积电看清了谁才是供应链的真正底气。 这种转变无关“不要脸”,而是资本在现实面前的清醒。当台积电忙着赴美建厂、绑定地缘政治时,却忘了芯片制造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独角戏。大陆半导体产业的逆袭早已给出答案:从中芯国际的7纳米突破,到长江存储的闪存量产,我们用十年时间打破了“技术封锁就无能为力”的预言。而台积电的求助,恰恰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在全球产业链中,傲慢永远抵不过相互依存的现实。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台积电 美国台积电 台积电断芯 热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