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方想把事情闹大吗?美国军方公布“尼米兹”航母飞机连续坠海事故初步调查报告,报告直接否定特朗普说的燃油问题。但他也没公布具体原因,只说连续两架飞机坠海绝非巧合,言外之意是啥呢? 先看这出事的 “尼米兹” 号,可不是什么新兵蛋子,1975 年就服役了,到现在快 50 年的舰龄,说是航母里的 “老古董” 都不为过,这次本就是它的最后一次部署,干完就得回炉退役,结果偏偏在南海这个节骨眼上掉了链子。 要知道南海这地方可不是度假胜地,美军在这儿的动作密得像筛子,刚结束的 “萨马萨马 2025” 演习里,美菲带着日本、法国这些国家刚练完反潜、水面战,实战指向性强得藏不住。“尼米兹” 号就是在这种高强度部署里撑着,别说装备了,就算是台机器,连轴转几十年也得冒黑烟。 再说说特朗普那套 “坏燃料” 的说辞,其实漏洞本来就大。美军舰载机用的 JP-5 航空燃油都是五角大楼核准的全球燃料库供应,军事海运司令部的油轮定期补给,真要是燃料有问题,不可能就碰巧两架飞机中招,早该成片出故障了。 而且这 “尼米兹” 号早就出过类似的管理纰漏,2022 年就因为水箱维护不当,让航空燃油渗进了生活用水,11 名舰员直接病倒,当时调查就说了,8 个水箱停用两年没人管,维修时还偷工减料,只清理了一个。 连喝水的水箱都能搞成这样,谁能保证舰载机的维护保养能多靠谱?特朗普非要往燃油上赖,说白了就是想找个简单的替罪羊,既不用担责,还能撇清 “被攻击” 的嫌疑,可海军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打脸就是不想背这个糊涂锅。 军方说 “绝非巧合”,这话里的信息量可太足了,但就是不把窗户纸捅破,这操作跟当年 “康涅狄格” 号核潜艇撞海山的套路如出一辙。那回美军也只说撞了未知海山,连水线以下的破损情况都藏着掖着,结果转头就派 WC-135 核侦察机去南海测辐射,自己都心虚得不行。 这次不公布具体原因,首先就得想到装备老化的烂摊子没法摆上台面。“尼米兹” 号的舰体和设备早就超期服役,2024 年 10 月以来,光是 F/A-18 系列舰载机就摔了 11 架,其中 7 架都是海军的,这摔机频率比下雨还密。 半小时内摔两架不同机型,要么是航母的保障系统出了共性问题,比如弹射器故障、着舰引导系统失灵,要么就是维护链条出了大漏洞,这些问题一曝光,美军在南海吹的 “战力强悍” 的牛皮就得破,毕竟刚在菲律宾部署了 “堤丰” 中导系统,还忙着搞 “三海联动” 的威慑,这时候认怂等于自断臂膀。 再者,这 “绝非巧合” 也是给外界留足了想象空间,既不想承认是自己不行,又想保持点神秘的威慑力。美军在南海一直想营造 “掌控一切” 的假象,要是说清了是老舰扛不住高强度任务,或者是舰员操作失误,那盟友们该怎么看? 菲律宾刚开放了 9 个军事基地给美国用,日本还派驱逐舰跟着演习,要是让他们知道美军的航母连基本保障都出问题,这 “小多边” 的联盟就得散架子。但要是不说透,外界就会瞎猜是不是遇到了什么 “未知挑战”,反而能给对手添点心理压力,这种模糊战术美军玩得熟门熟路。 更有意思的是军方和白宫的暗斗,特朗普一上来就拍胸脯定调,明显是想把这事变成自己的 “一言堂”,顺便还能借机骂骂海军的装备体系,就像他之前非要逼着海军把电磁弹射改回蒸汽弹射一样,全凭个人喜好折腾。 但海军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否定燃油问题,就是想掌握话语权,毕竟这事儿关系到军费预算的蛋糕。要是按特朗普说的燃油问题,顶多是后勤部门挨顿骂,可要是查出是装备老化、维护不足,那海军就能名正言顺地要更多钱更新装备,总不能让一堆 “老古董” 撑着南海的部署吧? 还有个没法明说的点,就是高强度部署把人逼到了极限。美军在南海的军演一场接一场,“尼米兹” 号这种老舰跟着连轴转,舰员休息都不够,更别说细致维护装备了。 之前 “林肯” 号航母出水污染事件,就是因为值班人员连管道缺口都没发现,舰员反映水有味还没人管,这种管理混乱的毛病在美军航母里早不是新鲜事。 说不定就是哪个环节的舰员熬得睁不开眼,漏了个检查步骤,或者操作时走了神,结果捅出这么大篓子,可这种 “人祸” 说出来太丢面子,还得连累一串军官被追责,不如用 “绝非巧合” 把水搅浑,先把舆论焦点稳住再说。 现在美军就是骑虎难下,承认问题等于自曝其短,说被攻击又拿不出证据,只能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拖着。毕竟南海这盘棋下得太大,刚把北约国家拉进来站台,又部署了中程导弹,要是因为两架飞机摔了就露怯,之前的布局全白费了。 所以这 “绝非巧合” 四个字,既是遮羞布,又是烟雾弹,既堵了特朗普的嘴,又给自个儿留了余地,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恐怕得等 “尼米兹” 号退役了才有可能漏点风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