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韩国媒体放出风声,韩国总统李在明已经基本确定,将于2026年的4月对

桉闻通史 2025-11-06 14:33:40

11月5日,韩国媒体放出风声,韩国总统李在明已经基本确定,将于2026年的4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李在明这次潜在的对华访问?以及又为何选在4月呢?   话说,上一回韩国总统正经来中国串门,还是2017年的文在寅,中间这快十年的空窗期,尹锡悦算是把中韩关系,折腾得只剩底裤了。   先得说这访问本身,根本就是中韩关系从ICU,转普通病房的明证。文在寅当年访华时多热闹?中韩自贸协定刚落地三年,青岛的韩国超市里辣白菜堆成山,韩国车企在华销量一年能涨20%,连中韩合拍的电视剧都能上热搜,可尹锡悦一上台,画风全变了。   跟着美国搞芯片四方联盟,把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在台海问题上瞎站队,说些“不能容忍单方面改变现状”的浑话;甚至重启萨德基地的追加部署,把导弹架到了中国家门口。   最讽刺的是,尹锡悦一边喊着“对华强硬”,一边眼睁睁看着韩国经济,被按在地上摩擦。韩国对华出口占比,常年维持在25%以上,半导体、显示器、汽车这三大支柱产业,一半以上的市场都靠中国撑着。   就说半导体吧,2023年韩国对华芯片出口暴跌44%,三星电子季度利润直接砍半,连带着韩国全年GDP增速都没破1%。那些跟着尹锡悦起哄的韩国企业,转头就被现实教做人——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5.2%跌到2.8%,还得靠打折卖车清库存,这脸打得比谁都响。   李在明心里门儿清,再不修复对华关系,韩国经济就得崩。他跟文在寅同属共同民主党,当年文在寅搞“战略模糊”,既不得罪美国又稳住中国市场的路子,他不可能不记得。   去年竞选时他就放话,“要让中韩关系回归务实轨道”,现在真要动手了,访华自然成了最直接的牌。这哪是单纯的外交访问,分明是带着韩国企业的求救信来的,毕竟中国市场一打喷嚏,韩国制造业就得感冒。   再说说,为啥非选4月。从经济账算,4月是中韩贸易的“黄金窗口期”。每年3到4月是中国制造业的复工旺季,对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的需求会猛增,这时候李在明来,正好能跟中国谈订单、谈关税。   更巧的是,广交会通常4月开幕,这可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展会,韩国企业挤破头想参展,李在明要是能站台吆喝两句,比在首尔开十场招商会都管用。   还有中韩自贸协定的升级谈判,谈了好几年卡在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上,4月敲定框架,正好能赶上下半年的贸易旺季,这节奏踩得死死的。   政治上更有讲究。韩国国会4月通常会进入,法案审议的关键期,李在明要是能带着对华合作的成果回去,不管是订单还是合作协议,都能给执政党加分。   而且美国的亚太军演一般集中在夏秋季,4月正好避开了敏感时段,既能跟中国好好谈,又不至于被美国抓着把柄说“对华妥协”。尹锡悦当年就是因为在美韩军演期间提对华合作,被美国骂“立场摇摆”,李在明可不会犯这低级错误。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朝韩关系的节奏。每年4月半岛气温回暖,朝韩之间的民间交流、经济合作往往会提上日程。   中国一直是半岛问题的重要斡旋方,李在明这时候来,既能跟中国协调对朝政策,还能借中国的影响力给朝鲜递话,顺便在韩国国内刷一波“和平总统”的好感度。毕竟尹锡悦搞了三年“强硬对朝”,半岛局势越来越紧张,李在明急需用新姿态破局。   但这事儿也不是铁板一块,里头的坑不少。美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之前韩国想加入中国主导的RCEP,美国就暗地里使绊子,逼韩国在芯片出口上限制中国。   这回李在明要是敢签太实在的合作协议,比如恢复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美国说不定又要拿驻军经费、技术转移说事儿。韩国国内的保守派也没闲着,已经有人跳出来说“这是对美韩同盟的背叛”,就等着抓访问的小辫子。   不过话说回来,中韩隔着重工业基地,韩国的汽车零件、中国的稀土材料,早就绑在一条产业链上了。尹锡悦那种“既要抱美国大腿,又想赚中国钱”的好事,根本不存在。李在明要是能想明白这点,踏踏实实谈合作,别说4月访华,就算寒冬腊月来,中国企业也愿意接招。   最该琢磨的是美国,总想着逼盟友选边站,结果把韩国经济逼到墙角,反倒让中韩不得不走得更近。李在明这步棋要是走对了,既能救韩国经济,又能给美国的亚太战略挖个坑,可谓一举两得。   就是不知道李在明有没有文在寅的魄力,毕竟嘴上喊“务实”容易,真要跟美国掰手腕、压国内保守派,得有真本事。要是来了一趟只签些不痛不痒的声明,那还不如不来——毕竟中国市场不缺合作伙伴,韩国要是再犹豫,说不定连喝汤的机会都没了。   你觉得李在明这次能把中韩贸易拉回正轨吗?美国会不会从中作梗?欢迎在评论区聊两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