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国人所料,中方刚把1200万吨美国大豆的订单递过去,美国就立马翻脸,通告

律便利小店 2025-11-05 11:48:16

果然不出国人所料,中方刚把1200万吨美国大豆的订单递过去,美国就立马翻脸,通告全球要继续针对中国的301调查。 事情的起点是中方近期确实加大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力度。这一点是公开的,有迹可循。根据美国农业部的官方数据,中国企业近期集中采购了一大批美国大豆。 数量可观,不是零星小单,属于那种能让美国中西部州的豆农感到欣慰的规模。按理说,这种大订单应该是缓和紧张经贸关系的积极信号,至少在农业州那边是件大好事。 但是还没等这波好感传导到华盛顿,拜登政府就突然决定重启对中国的301调查,理由是所谓的“技术转让问题”以及“中国对美国产业造成不公平竞争”。 这就让人很难不怀疑,他们到底是真的想谈,还是只想拿谈判当个幌子。回头看2018年那一轮中美贸易摩擦,最早的导火索就是301调查。 当时美国以中国“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单方面提高关税,引发了一整套贸易战。不少人以为那一轮之后,双方都已经从中吸取了教训,知道贸然升级矛盾对谁都不好。 结果现在来看,美国这一套剧本根本没有打算换。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再到现在的供应链打压,美国步步紧逼,节奏一点没乱。 这就让人不得不警觉,中美经贸关系的所谓缓和,很可能只是表面文章,一旦有利可图,美国就会毫不犹豫地再次出手。 而这一次的301调查,其实在今年早些时候就已经有苗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一直在“评估”,只是这次终于正式宣布继续推进。 时机选得非常微妙,偏偏就在中国刚刚下单大豆之后。从外部看,这会让人产生一种印象:美国把农产品当成一种工具,用来换取更有利的谈判条件。 你要买豆子?可以,但我要继续调查你。你要改善关系?可以,但得先让我加点筹码。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但问题是,甜枣还没到嘴,巴掌已经先飞过来了。 这也不是美国第一次这么干了。早在之前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后,中国履约采购了大量美农产品,结果美国那边却继续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下绊子。 芯片、半导体、先进制造业,几乎没放过一个领域。这次又是老套路,只不过这回的对照更加明显,才刚下单就翻脸,连缓冲期都不给。 除了大豆,这次的动静还引发了其他国家的关注。欧盟、日本这些长期跟着美国亦步亦趋的盟友也开始有些看明白了:美国搞所谓“公平竞争”,其实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 用规则说事,实则操控规则;打着合作旗号,实则利益优先。这种套路看多了,谁还会真心实意相信美国说的“互利共赢”? 从这点看,美国的这次操作不仅是对中国的警示,也是对全球经济秩序的一次冲击。中国当然不会轻易被牵着鼻子走。 我国的对外经贸政策一贯强调互利共赢、平等协商,不搞单边主义,也不接受讹诈。采购大豆是基于国内市场的现实需求,不是为了讨谁的欢心。 而且从长期看,中国早就在推进多元化战略,巴西、阿根廷这些南美国家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农业进口来源。美国如果总是出尔反尔,迟早会被市场替代。 这次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真正的自主可控才是底气所在。不管是高科技还是农产品,不能把命根子交到别人手里。美国这一套明里谈合作、暗里搞打压的做法,终究是拆自己的台。 中方这边看得清楚、应对得当,也没被这一时的操作带节奏。大豆可以买,但规则必须讲。谁要是老想着翻脸不认人,那就别怪我们另起炉灶,另找伙伴。

0 阅读:35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