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放话要让莫斯科在地图上消失,然后其空军基地就在24小时内两次遭到神秘无人机

未央秘史 2025-11-03 18:51:15

比利时放话要让莫斯科在地图上消失,然后其空军基地就在24小时内两次遭到神秘无人机的光顾,被无人机侦察的是比利时的克莱讷-布罗格尔空军基地,在发现无人机的同时,比利时试图动用干扰技术,并出动警车和直升机追踪,然而结果却是“无人机跑掉了”。 这座基地可不是普通的空军驻地,它在北约体系里的分量重得很,刚结束没多久的2025年北约“坚定正午”核演习,这里就是重要的“分会场”,14个成员国的71架战机在周边空域开展模拟核攻击训练,其中就包括能挂载B-61核炸弹的F-35A战斗机,这种核弹最高当量可达5万吨TNT,打击精度还经过了制导系统升级,说是欧洲大陆上的“核威慑支点”也不为过。 更关键的是,这里已经部署了美制F-16战斗机,未来还将接收F-35隐身战斗机,而F-35不仅是常规作战的精锐,更是北约核共享体系里的核心载机,能直接执行战术核打击任务。 比利时之前拒绝向乌克兰提供退役F-16,理由是美国拖延交付F-35,这种“拿美国装备当挡箭牌”的操作本就很微妙,一边依附北约的核保护伞,一边又想在援乌问题上留有余地,却忘了自己的核心军事基地早就成了敏感目标。 要知道,F-35的采购合同可不是小数目,欧洲各国计划订购的700架F-35总价值至少850亿美元,配套弹药和维护费用还要翻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靠着这笔订单营收同比增长13.7%,比利时拿着这种级别的装备部署基地,又放出激进言论,自然容易成为关注焦点。 再看那两架神秘无人机,能在军事基地上空完成侦察还全身而退,绝对不是市面上常见的民用型号。 现在战场上主流的光纤制导FPV无人机,早就解决了传统无线电无人机易被干扰的问题,靠着直径不足0.5毫米的光纤传输信号,光脉冲传输数据既隐蔽又抗干扰,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任务完成率能保持90%以上,而传统无线无人机在干扰区域的失效率高达70%。 这类无人机还能贴着地面2-3米超低空飞行,避开雷达探测,比利时动用的干扰技术对付普通无人机或许有用,但遇上这种专门针对复杂环境设计的机型,自然就成了“摆设”。 德国施韦辛基地之前也发生过6起类似事件,部署“爱国者”导弹系统的驻地遭到专业无人机侦察,军方的信号干扰装置和拦截设备全没奏效,最后连操作员的影子都没找到,和比利时这次的窘境如出一辙,足以说明这类无人机的技术成熟度和隐蔽性。 比利时出动警车和直升机追踪却一无所获,也暴露了其反无人机能力的短板,虽然比利时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军队现代化,空军也专门研究过反无人机作战方法,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没能跟上无人机技术的发展。 现在先进的反无人机系统都需要电子侦测、光电探测和雷达配合的多手段协同,而比利时显然还没形成这种一体化防御能力,面对能低空突防、抗干扰能力极强的无人机,单纯的干扰和追击只能是徒劳。 要知道,这类侦察无人机的成本极低,像乌克兰改进的“猛禽雷博夫”光纤无人机,制造成本才2000-3000美元,最高速度120千米/小时,作战半径5-10公里,完全能在基地周边完成侦察后快速撤离,而比利时调动直升机和警车的成本,恐怕比这两架无人机的总价值高出成百上千倍,这种“高成本追打低成本目标”的尴尬,恰好凸显了其应对手段的滞后。 从局势来看,这波无人机侦察更像是一次精准的威慑,俄罗斯面对北约的核演习和激进言论,从来不会坐视不理,之前俄海军在鄂霍次克海演习时,就曾用警告弹驱逐过闯入的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面对北约不断东扩和核威慑升级,俄军的回应向来直接且快速。 比利时作为北约成员国,其基地的军事动向直接关系到对俄威慑态势,尤其是F-35部署后,将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这次无人机侦察或许就是在提醒比利时,激进言论背后需要匹配的是足够的防御能力,而不是盲目跟风挑衅。 要知道,欧洲并非第一次出现军事基地遭无人机侦察的情况,除了德国,近年来多个北约国家的重要设施都曾遇到类似事件,这背后反映的是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小型化、低成本、高隐蔽性的无人机,已经成为刺探军事机密、实施威慑的重要工具。 比利时显然没能认清这一点,以为放出强硬狠话就能彰显立场,却忘了自己的核心基地连基本的无人机防御都没做到位,24小时内两次被侦察且无人机成功逃脱,不仅暴露了防御漏洞,更让之前的狠话显得有些苍白。 毕竟在国际博弈中,说话的底气从来不是靠嗓门大,而是靠实打实的实力,而比利时这波“狠话刚出口,基地就被盯”的操作,无疑是给自身的战略定位提了个醒,想要在大国博弈中站队表态,首先得确保自己的家门能守得住。

0 阅读:9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