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次对中国的强硬,超出了外界想象。原本以为,随着中美协议的落地,安世荷兰和安

今日芒果 2025-11-03 09:08:25

荷兰这次对中国的强硬,超出了外界想象。原本以为,随着中美协议的落地,安世荷兰和安世中国的问题会得到彻底的解决。没想到,荷兰方面却还是在疯狂的作死,居然胆敢对安世中国断供! 断供消息来得突然。10月26日,荷方单方面停止向安世半导体在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这一决定迅速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投下震撼弹。安世中国在11月1日凌晨的紧急声明中直指荷方理由"无中生有",并爆出惊人内幕——荷兰安世半导体反而拖欠东莞工厂货款高达10亿元人民币。 荷兰政府的干预早有预兆。今年9月底,荷兰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运营冻结,强行接管这家企业并撤换了中国籍CEO。这场行动被包装成保护"荷兰与欧盟经济安全",实则开启了这场供应链危机的序幕。 安世中国的反击沉着有力。面对断供,安世中国明确表示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能够满足客户直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为保障长期供应韧性,他们已启动多套应急预案,加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 全球汽车产业已成直接受害者。安世半导体作为大众、奔驰、沃尔沃等车企的关键芯片供应商,其供应链动荡已导致部分芯片组件价格上涨十倍,交货周期从12周延长至20周以上。日产等车企已面临芯片库存见底的困境。 地缘政治博弈才是危机根源。荷兰此次强硬行动背后,是美国9月公布的科技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的阴影。这条规则将列入实体清单公司旗下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全部纳入管制,迫使荷兰在对华政策上选边站队。 中国的应对展现战略定力。在荷方断供后,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将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产品出口予以豁免。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与荷方制造危机、无视危机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谁是破坏者,一目了然。英国《卫报》和路透社的报道直言荷兰此举"威胁全球汽车产业"。德新社则担忧德国汽车行业将受严重影响。在这场本不该发生的危机中,需要承担责任的是荷兰而非中国。 安世半导体的发展本就离不开中国。被中资收购后,安世半导体2024年营收达147亿元,其东莞工厂贡献了公司全球产能的约70%。这种成功既源于中方团队的管理运营,更得益于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制造业集群优势。 荷兰的短视行为终将反噬自身。中国连续多年是荷兰重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连续四年超过千亿美元。荷方破坏合作基础的行为,不仅损害两国经贸关系,更将动摇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信誉。 这场博弈揭示了一个硬道理——核心技术必须自立自强。面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化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坚定。每一次挑战,都是倒逼我们成长的动力。 您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应如何突破重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0 阅读:64
今日芒果

今日芒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