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纳德拉同台回应微软OpenAI未来路线曝光
OpenAI完成组织重组,奥特曼和微软CEO纳德拉罕见同台,用一小时详聊合作与未来:从投资细节、算力赌注、非营利路线,到超级智能、AI设备。
几大核心看点如下:
- 微软确认已投140亿美元,占OpenAI约27%股权,从当初的10亿美元变成全球最值钱AI投资之一,纳德拉直言“没想着会百倍回报,但它就是变成了”。
- OpenAI的重组目标:非营利在上、PBC公司在下,1300亿美元股权将用于推动全人类的AGI应用,首批资金投向医疗健康和AI韧性。
- 未来7年,OpenAI前沿模型在主流云平台上独家绑定Azure,ChatGPT、GPT-6不会出现在谷歌云或AWS,但可以发布开源模型、Sora等。
- 微软获得收益分成权和前沿模型的免版税使用权,OpenAI赚的钱,持续分微软;微软的GitHub Copilot、M365 Copilot等产品用的都是OpenAI模型,不用交钱。
- 关于AGI认定,双方设立专家“陪审团”,一旦确认实现AGI,排他协议、分成都将失效。但纳德拉直言“目前没有任何人接近AGI”,而奥特曼相对更乐观。
- 1.4万亿美元算力投入被质疑不现实,奥特曼回应:我们赚得远不止130亿美元,而且现在很多人抢着想买OpenAI股权,“愿意出手的我都能帮忙卖出去”。
- 消费级设备是OpenAI接下来的发力点,奥特曼亲口说:希望未来做出低功耗、接近GPT-6水平的智能终端,全天陪伴用户——不再依赖玻璃屏幕。
- AI正在重塑软件结构和工作方式,纳德拉称Copilot已成为M365最大增长引擎,GitHub Copilot也改变了代码的生产模式。他还提出“宏观委托+微观操控”是AI交互未来。
- Copilot产品线开始放量,未来将覆盖安全、办公、医疗、代码等多个领域,是微软下一阶段利润新支柱。
- 微软云Azure的增速被“算力供不应求”限制,纳德拉坦言GPU和数据中心都赶不上需求,未来布局重点是全球分布式算力、降低部署成本。
- 微软称“缺电比缺GPU更致命”,没有足够电力基础设施,就算有芯片也无法部署,这是目前最现实的AI增长瓶颈。
整体来看,微软与OpenAI的绑定已经超越财务层面,变成一场规模空前的战略协同。纳德拉甚至说:“我们基本上免费获得了一套最先进的大模型。”
而奥特曼的底气,也不只是产品能力,而是对未来生态和技术路径的明确判断。他预言:2026年,AI或许能产生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原创科学发现。
不夸张地说,这场对谈不仅是OpenAI路线图的全披露,也是AGI资本、产品、治理模式最清晰的样本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