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兰在1979年对越反击战时期,刚生完孩子,却主动请缨为部队做向导,带兵攻下复

唉嘿嘿 2025-11-02 14:03:41

隆美兰在1979年对越反击战时期,刚生完孩子,却主动请缨为部队做向导,带兵攻下复合县高地。 她出生在越南,年轻时嫁到广西龙州。十年里,从外乡人成了本地人。她的日子其实琐碎,每天就是柴米油盐,最多加点邻里闲话。 战火来了,孩子两个月,婆婆抱着满月娃急得抹泪。家里的哭声、门外的枪声,她都听见,没什么豪言,只摸着娃说帮一把就回来。到底是不是那么理所她自己也没想明白。 走路不稳,也能报名向导。她知道山哪段埋过地雷,哪处岩洞藏着人。连长本来不肯,觉得她虚弱。可她指着山影,哪里能藏狙击手,哪里有小道,闭着眼都说得出来。 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去年她回家探亲,无意看到敌人在山头挖新岩洞。记下了细节,洞口用草盖住,很隐蔽。部队进攻不利,多半就是吃亏在这些暗堡。 上山时,雾厚得连自家脚都快看不到。隆美兰怀里揣着娃的尿布包,一路带着战士躲开地雷。她警告新兵别踩那片新土,还真挖出地雷。她的话挺狠,手却抖。 有突发,子弹擦头过去。她趴下让两名战士靠近,悄悄指明哪个茅草堆下藏人。战士照她说的投手榴弹,敌人倒下。她一边喘气,一边记路径,像是在做饭淘米那么专注。 指认暗堡六处、岩洞四处,指路翻山。部队顺着她选的小道,侧翼包抄敌人。结果一天攻下三百高地。隆美兰当天就往家赶,天黑路远,进家门抱着娃大哭,谁也没看见她的手一直发抖。 有人问她怕不怕?她夸张地摆手,却说实话,腿都软。只是想着孩子,不想家里人再害怕。 她既普通又不普通。前线的胜利,有她们的影子,没人写进厚厚的书,大多没名没姓。十个故事里九个是这样的普通女人,她们各自咬着牙,撑着那个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指一条路,多撑一会儿。 家国安稳,没有一片安静的土地,能绕过这些平凡的人拼出来的光景。说隆美兰是英雄好像很遥远,但她确实换来了眼下的这口安宁气。 其实每家每户都可能有个“隆美兰”,外人未必知道,她们自己都觉得普通。但战争走过之后,谁又比谁更重要?

0 阅读:35
唉嘿嘿

唉嘿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