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李显龙在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表示,据预测,印度经济终有一天会赶上

古今知夏 2025-10-31 15:54:18

10月28日,李显龙在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表示,据预测,印度经济终有一天会赶上中国,甚至超越中国,这是因为印度经济还很年轻,而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萎缩。  先看印度最引以为傲的 “年轻人口”。14.38 亿人,近 6 亿劳动力,未来 20 年还能再添 1.8 亿年轻人,这规模确实吓人。但现实是,这些年轻人大多卡在 “想干活、没活干,想干好、没本事” 的尴尬里。 印度制造业占 GDP 比重常年徘徊在 15% 左右,连中国的一半都不到,工厂不够多,好工作更少。关键的是,15 岁以上人口里还有两成多不识字,近四成年轻人没受过专业技能培训 很多人只能做些跑腿、零工之类的低薪活,所谓的 “人口红利”,更像是没被打磨的 “原材料”,根本变不成推动经济的 “硬动力”。 再看被误读的中国经济。说中国经济 “萎缩”,简直是看错了门道。中国只是不玩 “拼人数、拼规模” 的老套路了,转而升级成 “拼质量、拼技术” 的新玩法。 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在慢慢减少,但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能打 — 高技能人才突破 3 亿,中职在校生超 1700 万,随便一个工厂里,都有能玩转精密仪器的技师; 互联网、新能源领域,更是扎堆了高学历人才。这些人不是靠力气干活,而是靠脑子创造价值,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 55 万亿元,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占全球市场份额超 60%,靠的就是这群 “高质量劳动力”。 全球供应链转移这波浪潮,更能看出两国的真实差距。印度本想靠人口多承接制造业转移,可外资一进来就犯愁:想建工厂,土地分散难整合; 想招工人,稍微管理严点就可能触发劳工纠纷;想运货物,港口周转慢得让人着急,效率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 2023 年印度制造业吸引的外资,还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而中国呢,完善的产业链、高效的物流、靠谱的技术工人,让外资舍不得走,还不断加码高端产业,这哪里是 “萎缩”,分明是在向产业链顶端冲刺。 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差距,藏着经济增长的秘密。印度 65% 的人还住在农村,城乡收入差快到 4:1,很多农村年轻人跑到城市打工,却因为户籍、公共服务的限制,只能漂着,没法定居,也没法好好学技能,干几年还是只能做零工。 而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 66%,农民工技能培训覆盖率超 70%,很多农村出来的年轻人,通过培训变成了技术工,在城市扎根落户,人力资本越积越厚,赚钱能力也越来越强。 数字经济这块,两国更是天差地别。印度有 8.5 亿互联网用户,看着挺多,但农村宽带普及率才 35%,网速慢得让人抓狂,大多数人上网只是刷视频、聊聊天,根本没法转化成生产力。 中国就不一样了,5G 基站占全球一半以上,移动支付走到哪用到哪,数字技术早就融进了工厂、农田、商场。 工厂靠工业互联网提高效率,农民靠智慧农业增产,年轻人靠直播带货创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拧成一股劲,推着经济往前跑。 李显龙的预判没说错印度的人口潜力,但错把 “潜力” 当成了 “必然”。经济赶超从来不是人口数字的比拼,而是看你能不能把人口变成真正的生产力。 印度要走的路还很长,技能培训、基建完善、规则优化,每一步都得踏实走。而中国的转型,是主动告别低质量增长,转向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这种韧性和底气,可不是一句 “萎缩” 就能概括的。 未来中印经济的较量,拼的不是谁的年轻人多,而是谁的年轻人更能打、谁的发展环境更靠谱、谁的产业能级更高。 印度的人口优势值得重视,但想超越中国,光靠 “年轻” 可不够;中国的经济转型虽然有挑战,但凭借已经筑牢的产业、人才、基建根基,依然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0 阅读:49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