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脸”可真快。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国。 前两天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了两天会,中方把37条经贸问题摆到桌上,小到海事物流的规矩,大到美国对咱们造船业的额外关税,都要求给个说法。 美方也不含糊,直接圈了两件要紧事,一是让中国把芬太尼原料管严点,二是希望中国多买美国的农产品,还答应暂时免掉相关的关税。 最后双方都点头,说以后每个月都通个气,别让小矛盾闹大,当时外界都觉得这事儿算有了眉目。 可谁能想到,才过3天,美国就翻了脸,财长贝森特直接对着全球媒体说,该针对中国的还得针对,一点不含糊。 这是因为美国内部根本不是一条心,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算盘。就拿行政部门来说,白宫想靠暂时让步稳住经贸关系,为后续高层会晤铺路,所以财长贝森特才会在会谈后松口,说要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芬太尼关税”,还暂停了那个折腾人的“50%穿透性规则”。 但商务部那边早就按捺不住,之前偷偷搞出口管制升级,结果打乱了白宫的节奏,气得特朗普都没让商务部长参加吉隆坡会谈。 这边刚谈完,那边的矛盾就摆上台面,贝森特的变脸更像是给自家阵营一个交代。 国会里的那帮人更是另一副嘴脸,完全不把谈判成果当回事。就在吉隆坡会谈前半个月,参议院刚通过一项法案,逼着英伟达、AMD这些芯片企业,对华出口前必须先满足美国本土需求,哪怕中国客户下了订单也得往后排。 要知道,夏天的时候白宫才刚和这两家企业达成协议,允许他们恢复对华出口,还能抽成15%的销售收入,这刚过仨月就自己打自己脸。 还有离谱的是众议员马克·格林早就抛出了《2025年对华技术转让管控法案》,要把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核心技术全给封死,连民用飞机、锂电池的技术都想卡脖子。 这些议员不管企业死活,一门心思搞“技术围猎”,贝森特要是不跟着喊两句强硬口号,国会下一步可能就要查他的“叛国罪”了。 背后的利益集团更是把政策当橡皮泥捏。美国农民早就急红了眼,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占比才17.41%,连巴西的一半都不到,大豆出口更是惨,1到8月只卖了2.18亿蒲式耳,库存堆得比山高,贷款违约率都飙到15%了。 所以农业游说集团逼着政府在会谈中死磕“多买农产品”,可他们忘了,中国早就把货源转到南美了,阿根廷暂停出口税后,中国一周就订了35船大豆,根本不愁买不着。 另一边,科技巨头们却在喊冤,英伟达CEO黄仁勋天天念叨“要服务中国客户”,因为中国市场占了他们营收的大块头,真要是彻底禁售,最先扛不住的是美国芯片企业自己。 一边要卖货挣钱,一边要封锁打压,两种声音在华盛顿吵翻天,政策不变来变去才怪。 而且有意思的是美国把经贸当筹码玩的套路早就老掉牙了。吉隆坡会谈刚取消10%的“芬太尼关税”,转头就想在芯片上找补回来,叫停了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做的H20特供芯片,美其名曰“防止用于军事”,其实就是怕中国AI技术赶上来。这种“左手松绑右手紧掐”的操作。 说白了就是想让中国既当“农产品接盘侠”,又乖乖放弃科技发展,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他们没算到的是,中国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样子了。 芯片被卡脖子?华为昇腾、寒武纪这些企业早就顶上来了,虽然性能比英伟达差点,但“能用、可控”的替代路径已经打通。 稀土牌也不是白拿的,美国想搞芯片制造,离了中国的稀土根本玩不转,之前中方一加强管制,美国商务部立马就慌了神。 人民币更是悄悄发力,2025年9月全球支付占比涨到3.17%,CIPS系统都有1737家参与者了,覆盖122个国家,以后买石油、卖矿产根本不用看美元脸色。 说到底,美国这种反复无常的操作,本质上是自己心里发虚。科技霸权的护城河越来越窄,中国的芯片自主化速度比他们预想的快。 他们既想占便宜又怕被赶超,只能靠“变脸”来拖延时间,一会儿喊“合作”,一会儿喊“对抗”,把自己的信誉当废纸。 可信誉这东西,丢了就捡不回来了。盟友早就看明白美国的套路,嘴上跟着喊“供应链重组”,暗地里照样和中国做买卖; 美国企业更是苦不堪言,今天让出口明天不让,生产线刚调整好政策又变了,迟早得被逼着选边站。 反观中国,该买的买,该造的造,稀土供应链握得稳稳的,人民币支付网络越铺越广,根本不吃“极限施压”那一套。 其实美国心里比谁都清楚,科技竞争靠的是创新不是封锁,经贸合作靠的是诚意不是算计。 《芯片与科学法案》投了几百亿,结果本土制造进度慢得要命,反而把企业逼得两头为难。 要是真有底气,何必要靠变脸来装强硬?这种“精神内耗”式的操作,耗掉的是美国自己的全球信誉,拖慢的是世界经济的脚步。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谁也不是孤岛,真把合作的路走死了,最后困住的只会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