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英、法、德、意、加等14国,欧盟、欧洲理事会等17方,发联合声明!这个迹象很危险,欧洲很可能要腾出手来和老美一起制衡中国了。 这事得从俄乌冲突说起。西方一下子冻结了俄罗斯近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其中90%都攥在欧洲手里,光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就托管着大半。 这些钱不光是现金,连俄罗斯央行存在欧洲的黄金、俄罗斯企业在欧洲的能源公司股份,全被一并封存了。气人的是,这些被冻结的资产还在生钱,每年光利息就有30亿欧元,等于欧洲白捡了一笔巨款。 现在14国17方跳出来说要“利用”,根本不是什么新鲜花样,本质就是G7早就盘算好的“借鸡生蛋”戏码。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之前就抛出过“赔偿贷款”机制,想拿被冻结的2000亿欧元俄资产当担保,给乌克兰放1400亿欧元贷款,听起来像是帮乌克兰,实则是把别人的钱当成自己的筹码玩金融游戏。 但这出戏刚开锣就露了怯,欧盟内部早吵翻了天。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接泼冷水,说这事儿就是引火烧身,俄罗斯早放话要报复,而且真敢动这笔钱,以后谁还敢把外汇储备放欧洲? 比利时更实在,首相德韦弗直接放话要“竭尽全力阻止”,毕竟欧洲清算银行攥着90%的冻结资产,万一将来要赔给俄罗斯,比利时可不想自己扛锅,逼着其他26国一起担责。 这就看得很明白,14国17方的声明看着人多势众,其实欧洲内部早就各怀鬼胎,根本不是一条心。 而且关键是这事儿压根不只是针对俄罗斯。想想看,美国2018年就开始拿芯片当武器,2022年之后更是变本加厉,限制出口制造设备就算了,2025年还直接禁了华为昇腾芯片,连美国的AI芯片都不让用来训练中国模型。 商务部九月份直接立案调查,证据一抓一大把,这就是明摆着的技术封锁。 现在美欧又联手在资产上开先例,说白了就是想把“双重标准”变成“明规则”:他们看上的技术能卡就卡,看上的资产能动就动,完全不把国际规矩放眼里。 可他们忘了,现在早就不是几十年前能随便拿捏别人的时代了。美国以为卡芯片能困住中国,结果2025年湾芯展上,科创板企业直接亮出了“全链条反击”的家底:拓荆科技的3D存储芯片键合设备已经批量送进客户产线,华海清科的装备能满足先进制程要求,连被卡了多年的离子注入机都靠并购实现了全覆盖。 这些企业2025年上半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高达16.3%,手里攥着4000多项专利,一年出货量就超过1.6万台,硬是在封锁里砸出了国产化道路。 欧洲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想跟着美国制衡中国,先得问问自己的钱包答应不答应。 德国汽车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常年居高不下,法国的空客也指着中国订单活,真要跟着搞技术封锁、资产冻结,最先受伤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企业。 别说全球都在盯着这笔3000亿美元的资产,金砖国家早就看穿了这套把戏,在峰会上直接提出跨境支付倡议,就是要建个不受美元霸权操控的结算系统,避免下一个“俄罗斯”出现。 中国这几年也在稳步减持美债,从2013年的1.32万亿美元降到2024年的7680亿,就是早早就开始做风险防控。 说到底,14国17方的声明就是层一戳就破的窗户纸,美欧真正的野心是改写全球的游戏规则,把“强权即真理”刻在明面上。 但这算盘打得再精,也架不住现实的反作用力:欧洲内部的分裂让他们难以形成合力,中国在半导体等领域的突破让技术封锁越来越不管用,金砖国家牵头的反制措施更让“资产武器化”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真正该警惕的不是这份声明本身,而是这种想破坏规则的野心。一旦开了挪用他国资产的头,欧洲的金融中心地位就得打折扣,谁会把钱存在一个随时可能“没收”的地方? 一旦技术封锁成了常态,全球创新都会陷入停滞——毕竟没人敢再放心投入研发。 中国守住技术底线、联合多国讲规矩,不光是为自己辩护,更是在给全球经济守底线。 这从来不是什么“阵营对抗”,而是要不要保住“钱能安心放、技术能放心研”的基本盘,要是连这个都没了,全球发展也就成了空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