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告诉他的国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敢于反制美国关税,而加拿大是其中之一。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31 12:53:30

加拿大总理告诉他的国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敢于反制美国关税,而加拿大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国家是哪个他没说。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怎么做,嘴上不说,心里我认为还是有点佩服的。 这话是 2024 年 10 月特鲁多在联邦议会辩论时提的,当时议会正在吵加拿大对美铝产品关税反制的预算。他抛出这句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敢反制美国关税”,既是给本国议员打气,也是在变相承认一个绕不开的事实。 毕竟这些年,敢跟美国关税大棒正面对撞,还能扛住压力不低头的,除了加拿大那点有限的反制,也就只有中国拿出过成套的、持续的应对方案。 2018 年特朗普政府掀起贸易战,率先对中国 340 亿美元商品加征 25% 关税时,全世界都在看中国会不会怂。当时不少国家都等着看笑话,觉得中国要么妥协谈判,要么就得吃哑巴亏。 结果中国当天就宣布对美大豆、汽车、飞机等 14 类商品对等加征关税,直接戳中美国农业和制造业的痛处。美国大豆协会当时急得跳脚,密苏里州的豆农直接开车去白宫抗议,因为中国市场占了他们出口量的 60%,关税一加,大豆价格暴跌,仓库里堆得全是卖不出去的货。 那时候加拿大也跟着美国对钢铝加征关税,但反制力度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中国不一样,后续几年里,美国加征几轮关税,中国就跟几轮,从科技产品到农产品再到能源制品,每次都精准打在美国的敏感领域。 2023 年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加征新关税,中国随即对美光、高通的部分产品启动安全审查,还调整了稀土出口管制,这种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的节奏,让美国政府第一次感受到 “关税战不是单边制裁”。 反观其他国家,就算被美国关税怼到脸上,大多也是敢怒不敢言。欧盟 2022 年被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关税条款坑惨了,本土车企失去补贴优势,却只敢通过 WTO 起诉,连对等反制的清单都拖了半年才敢公布,最后还留着谈判余地。 中国的硬气不是装出来的,背后是实打实的经济韧性撑着。2024 年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即便受中美关税摩擦影响,中国进出口总额依然达到 59.4 万亿元,其中对美出口虽然有波动,但对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了 11.3%,把美国关税造成的缺口补上了大半。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产业链底气,美国想通过关税逼企业迁出中国,结果 2024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反而升到 30.5%,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的出口逆势增长 40% 以上。 比亚迪就在 2023 年美国加征电动车关税后,转头把产能扩到了泰国和匈牙利,绕开关税壁垒的同时,还抢占了欧洲市场,全年销量反超特斯拉。这种 “东方不亮西方亮” 的操作,让其他国家看清了中国不是那么容易被拿捏的。 WTO 的裁决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反制的合理性,截至 2024 年底,WTO 在中美关税争端中作出 11 次裁决,其中 9 次认定美国关税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支持中国的反制措施。 这些裁决让很多摇摆不定的国家心里有了数,知道中国的反制不是 “蛮干”,而是站在多边贸易规则的立场上。巴西、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后来在 WTO 里多次跟着中国发声,反对美国的单边关税措施,其实就是在借中国的态度表达自己的不满。 特鲁多之所以不明说 “另一个国家是中国”,也有自己的苦衷。加拿大跟美国是邻国,又是北约盟友,经济上对美依赖度超过 70%,真把中国点出来,等于公开承认 “中国比自己更有反制底气”,既得罪美国,又显得本国反制没那么有分量。 但他心里清楚,全世界的政要和企业家都在盯着中国的动作,中国怎么应对,用什么节奏反制,能不能扛住压力,这些都成了其他国家判断 “如何跟美国打交道” 的重要参考。 连美国内部的声音都开始分裂,2024 年美国商会发布的报告承认,对华关税让美国企业额外付出了 3200 亿美元成本,消费者物价上涨了 1.3 个百分点。 有共和党议员在听证会上直言,“中国的反制太精准,我们的农民和制造商扛不住了”。这种来自美国内部的抱怨,更让国际社会看清,中国的反制不是 “自损八百”,而是真能打到美国的痛处。 发展中国家的态度更直接,2024 年 APEC 会议上,印尼、越南等国的领导人跟中国商量,怎么建立更稳定的区域供应链,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他们没明说 “学中国反制美国”,但行动上在跟着中国构建 “去美国化” 的贸易网络,这就是对中国做法的无声认可。 特鲁多那句没说完的话,藏着国际社会的集体心态:佩服中国的硬气,却又碍于各种利益牵绊不敢明说。中国这些年的反制,从来不是为了争口气,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美国的关税大棒不是不可对抗的。

0 阅读:0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