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战死2万军队,还保存有2万武装力量,60%地道!但印尼,阿塞拜疆,以及土耳其组成的安全保障部队,第一个任务就是解除加沙地区,哈马斯剩下2万人的武器装备。 最近以色列防长卡茨的表态把加沙地道的问题又推到了台前,他公开说哈马斯的地下隧道还有 60% 没被摧毁,已经给以军下了命令,把摧毁这些地道当成控制加沙东部区域的核心任务。 这数据不是随口说的,以军之前重点炸的是那些用于袭击、指挥和造武器的地道,确实毁了不少,但哈马斯用来转移人员的通道,尤其在以军地面部队没踏足的地方,基本没受影响。 加沙的地道早就是出了名的 “地下迷宫”,有些能通到埃及边境,有些直接挖在居民区和医院下面,里面能藏武器、存物资,甚至还有临时指挥点。以军动用了钻地弹、地下探测机器人,折腾了大半年,还是没能彻底清干净。 有去过加沙的记者说,当地人早就习惯了地道的存在,有些平民甚至靠地道躲避空袭,这也是以军不敢贸然全面爆破的原因之一。 再说说哈马斯的人员损失和剩余力量,外界传的 “战死 2 万军队” 其实不太准确,哈马斯没有正规意义上的 “军队”,主要是卡桑旅、圣城旅这些武装派别。伤亡数字始终存在巨大分歧。 以色列军方公布的战报里,说消灭了超过 1.8 万名 “武装人员”,但这个数字把不少平民也算进去了,国际红十字会的估算就保守得多,认为真正的战斗人员伤亡可能在 8000 到 1.2 万之间。 关于剩余武装力量的说法,有中东问题专家分析,哈马斯战前总兵力大概 3 万出头,经过这么久的消耗,加上不少人员分散隐蔽,现在能随时调动的核心力量可能保留在万余人规模,所谓 “2 万” 更像是以方为了争取国际支持夸大的数字。 这些武装人员现在大多躲在未被摧毁的地道里,或者混在南部的难民营中。他们手里还有火箭弹、迫击炮这些轻型武器,只是发射频率比之前低了很多。 以军每次推进都得小心翼翼,生怕遭遇地道里钻出来的伏击,这也是卡茨急着要摧毁剩余地道的根本原因,不把这些 “地下藏身点” 端掉,就没法彻底控制加沙。 至于印尼、阿塞拜疆、土耳其组成安全保障部队解除武装的说法,对照近期的权威报道能发现不少偏差。10 月初埃及、约旦、印尼、土耳其等八国确实发过联合声明,但内容是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重返加沙,建立保障安全的机制,压根没提组建 “三国部队”。 阿塞拜疆的名字出现在和平峰会的邀请名单里,但它跟中东核心事务关联度不高,更没公开表态要参与加沙的安全部署。 土耳其的态度耐人寻味,埃尔多安政府一直公开称哈马斯是 “抵抗组织”,之前还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怎么可能突然翻脸去解除哈马斯的武装?这种说法大概率是把 “支持巴民族权力机构建立安全机制” 的表述给传歪了。 真实的国际社会想法是,让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重新主导加沙的管理,再由中东多国组成的监督团队协助建立安全秩序,而不是直接武力解除哈马斯武装。哈马斯虽然损失惨重,但在加沙民众里还有不少支持者,真要强硬缴械,很可能引发新的冲突,这是各方都不想看到的。 以色列这边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卡茨反复强调要摧毁地道、解除哈马斯武装,其实是想落实美方的 “20 点计划”,在加沙建立所谓的 “安全区”。可以军地面部队在加沙已经陷了快一年,士兵伤亡不断增加,国内反战声音越来越大,想彻底清剿哈马斯谈何容易。 哈马斯也没坐以待毙,最近还通过地道向加沙北部的以军据点发射了火箭弹,证明自己还有还手之力。他们很清楚,地道就是最后的筹码,只要这些地下通道还在,以军就不敢轻易撤军,国际社会的调解也得考虑他们的诉求。 现在的局势陷入了僵局,以色列想靠军事手段彻底解决问题,却越打越被动。国际社会呼吁停火重建,可安全机制的建立连个初步框架都没有。所谓 “三国部队解除武装” 的传言,更像是某些人一厢情愿的想象,完全没考虑中东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各方实际利益。 加沙的老百姓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地道上面的家园早被炸成废墟,人道主义援助进不去,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成了问题。不管是哈马斯的武装还是以军的打击,最后承受苦难的都是普通民众。 归根结底,地道能不能彻底摧毁、哈马斯还有多少战力,这些都只是表面问题。真正的关键是怎么让巴以双方回到谈判桌前,怎么给加沙民众一个安稳的未来。靠武力或者传言里的 “强制缴械”,根本解决不了根子上的矛盾,反而可能让仇恨越积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