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了实话,二战胜利跟法国没什么关系,法国是最先投降的,我是真搞不懂,一个在二战中最先投降的国家,现在还好意思在联合国当五常?德国人打过来才一个多月,法国就举白旗了,这战斗力简直没眼看。 1939年的法国,那可是“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海陆空三军加起来300万人,3250辆坦克、10700门大炮,堆得跟小山似的。 更绝的是,花了50亿法郎修的马奇诺防线,钢筋混凝土工事里藏着重型火炮,连老鼠都钻不进去,简直像个“铁乌龟”。 可现实却像一盆冷水,1940年5月10日,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从阿登森林突然杀出来,装甲部队跟开挂似的,一路横冲直撞,6月14日,巴黎直接不战而降;6月22日,法国就跟德国签了投降协议。 从开战到认输,整整42天,比波兰还快半个月!更离谱的是,投降后的维希政府,不仅帮德国管着占领区,还每年给德国送钱送人,甚至把本国劳动力送去德国工厂当苦力,活脱脱成了德国的“小跟班”。 不过,法国也不是完全没抵抗,戴高乐将军在伦敦喊了句“自由法国”,一开始只有7000多人,武器还是英国给的,后来慢慢壮大,到1945年已经130万人了,还参与了诺曼底登陆和解放巴黎。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些部队大多是后期从殖民地拉来的,真正在关键战役里起作用的,还是美苏英中四国。 法国能进五常,核心不是打仗厉害,而是大国之间“拉关系”的结果,最开始罗斯福想的“四警察”里,根本没法国的位置。 但英国为了在欧洲有点话语权,美国为了防着苏联、填补欧洲权力空缺,再加上法国有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还有非洲士兵帮忙打仗,最后在英美联合施压下,法国才以“欧洲代表”的身份挤进了五常。 从长远看,法国确实通过一些操作慢慢找回了点大国的感觉,比如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推动欧洲一体化。 但要是按二战贡献排座位,法国连安理会的门槛都够不着,苏联死了2700万人,中国死了3500万人,法国才死了不到20万,这差距就像小学生和职业选手同台比赛,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说实话,法国能当五常,确实是战后大国“分蛋糕”分来的,但换个角度想,二战后的欧洲乱成一锅粥,美苏成了超级大国,法国要是彻底被边缘化,欧洲可能更快变成美苏的“棋盘”,所以拉法国进来凑数,也有它的道理。 不过,法国这些年在国际上总爱“刷存在感”,就显得有点尴尬了,比如对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指手画脚,对亚太安全形势天天发表意见,甚至对中国内政老生常谈地谈“人权”,可自己当年在阿尔及利亚、越南、卢旺达干的那些事,却装作没发生过,这种“双标”操作,实在让人有点无语。 更现实的是,法国现在军事和科技实力早就不是当年的“欧洲老大”了,2023年军费590亿美元,全球排第七,连中美的一半都不到。 太平洋驻军不到7000人,分散在几个小岛上,却总爱标榜“维护地区稳定”,这种“名头大于实力”的架势,难免让人觉得它有点“心虚”。 说到底,五常席位是战后留下的“老本”,但法国要是想真正坐稳这个位子,还得靠真本事,毕竟国际政治不是过家家,光靠“欧洲代表”的名头,可撑不起一个大国的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