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消息。 巴西大豆一涨到650美元/吨,东方大国二话不说就停了800万吨的订单,转头48小时内就跟阿根廷签了130万吨的合同——这波操作直接打了巴西一个措手不及! 这确实是一记漂亮的商业反击。巴西大豆在半年内从每吨580美元飙升至650美元,面对这个比加税后的美国大豆还贵66美元的价格,中国买家集体暂停了重达800万吨的订单,这相当于巴西月度对华出口量的七成。 中国的底气来自充足的储备和多元化的渠道 面对巴西涨价,中国之所以能如此果断,核心底气在于充足的战略储备。中储粮掌握的4500万吨大豆储备,足够全国使用三个多月,让我们在谈判桌上有了定心丸。 同时,中国迅速开启了供应链的"B计划"。在停止巴西订单后的48小时内,中国买家就抢购了130万吨阿根廷大豆,其价格比巴西大豆每吨便宜200美元。此外,俄罗斯远东等地的货源也在通过中欧班列进行稳定供应,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进口渠道。 这场博弈牵动着全球大豆贸易格局 巴西此次涨价并非偶然。2025年1月至9月,中国进口的大豆有80%来自巴西,9月份的占比更是高达93%。这种短期内形成的垄断地位,给了巴西涨价的底气。 然而,巴西可能低估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的市场影响力。其涨价行为已经触及了中国压榨企业的承受底线,导致近百家国内粮油企业集体暂停订单。 另一方面,美国农场主也正密切关注此事。他们仓库里积压着大量大豆,如果中美贸易出现转机,这些美国大豆随时可以成为制衡巴西的重要筹码。 中国正在从根源上构建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除了在国际市场上灵活应对,中国也在通过技术手段从需求端减少依赖。通过全面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和积极拓展菜籽粕、棉籽粕等替代蛋白来源,可以有效降低豆粕用量。例如,"低蛋白饲粮技术"就能减少奶牛饲料中高达30%的豆粕用量。 同时,我国也通过实行大豆产能提升工程,稳步提高国产大豆的产量。这虽然不能完全替代进口,但每一分自给率的提升,都增强了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 这场博弈印证了一个硬道理:在国际贸易中,手握选择权的人永远掌握定价权。中国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我们不仅有拒绝的勇气,更有拒绝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点赞]200万吨大豆烂港,巴西错判中国贸易底牌!巴西圣保罗港,200万吨大豆](http://image.uczzd.cn/16144064029186383836.jpg?id=0) 
									 
									 
									 
								
用户10xxx25
为什么被大豆卡脖,东北大豆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