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日本最担心的,是中国全面加强内部安全审查,如果真做到“无死角”,日本在对华政

烟雨评社 2025-10-30 14:52:30

现在日本最担心的,是中国全面加强内部安全审查,如果真做到“无死角”,日本在对华政策上恐怕再也不敢强硬,目前,日本在中国设有十几所学校及相关机构,这些合作是否也该重新审视? 日本的这份担忧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藏着历史记忆和现实利益的双重考量。很多人不知道,早在上世纪初,日本就在上海办过东亚同文书院,表面是文化交流,实际培养了大批熟悉中国地理与社会的间谍,他们绘制的军事地图连荒僻小路都标注清晰,成了后来侵华战争的帮凶。 这段历史像根刺,让中国对涉外机构的安全警惕一直存在,而现在日本在华的学校,恰好撞上了这种敏感神经。 目前中国境内经官方审批的日本学校有 15 所,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这些日资企业密集的城市,并非网传的 35 所 —— 后者是把日语培训机构都算进去了。 这些学校的诞生本是改革开放后的配套安排,上世纪 80 年代大批日企来华投资,带来 12 万多日籍员工及家属,他们的孩子需要和日本国内同步的教育,回国才能无缝衔接升学,这和法国、德国在华设外籍学校的逻辑一样,都是全球化下的侨民教育需求。 但这些学校的管理模式确实容易引发议论。高高的围墙、摄像头密布,连保安都是日籍人员,还明确标注不招收中国学生,这种封闭性难免让人联想到 “特殊化”。 不过按照 1995 年颁布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办法》,这类学校本就只能招收外籍子女,教材和教师名单都要备案审查,教育局还会定期检查,之前京沪粤开展的专项检查就查处过几起违规案例,说明监管一直都在。 日本担心的 “安全审查升级”,其实早有苗头。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就发文强化外籍学校课程监管,重点审查教材里是否有不当内容,2024 年更是把年度检查从抽查改成了全覆盖。 对日本来说,这些学校不只是教育场所,还是维系在华日籍群体文化认同的纽带,一旦审查收紧影响办学,可能会让日企员工产生顾虑,进而影响在华投资 —— 要知道日本在华企业超过 5 万家,实际投资达 1300 亿美元,这种利益绑定让他们格外在意政策变动。 更关键的是,这些机构的存在还牵扯着中日合作的整体氛围。广州的日本学校其实经常和本地小学搞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孙中山故居,并非完全封闭;但北京某日本学校学生数量从 2008 年的 688 人降到 2015 年的 398 人,也说明两国关系波动直接影响这类机构的生存。 日本很清楚,若安全审查真的 “无死角”,不仅学校运营要更谨慎,连科技、贸易领域的合作都可能面临更严的合规检查,这也是他们对华强硬态度有所顾忌的原因之一。 说到底,这些日本学校及相关机构的争议,本质是开放与安全的平衡问题。中国既要保障合法的国际交流需求,留住外资和人才,也要守住国家安全底线,不让历史的教训重演。而日本的焦虑,恰恰反映出这种平衡背后的利益博弈,未来这些合作如何调整,或许就藏在监管细节的变化里。 不管是在华日本学校,还是日常的国际交流,合法合规的我们欢迎,但一旦越界,就必须付出代价,这场博弈,从来都不是短期的较量。 信源:澎湃新闻——核查|日本人在中国开了35所学校,还只招日本学生?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