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乌克兰突然宣布了 10月29日,乌克兰需要40亿立方米天然气才能过冬。这是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老板科列茨基28日在基辅说的。他还透露,俄军当天又袭击了波尔塔瓦州的天然气设施。 40亿立方米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咱们换个说法就明白了——这差不多够乌克兰全国老百姓冬天取暖、家庭做饭,再加上部分工业生产用的量。现在离真正的寒冬没剩多少日子,要在这么短时间里凑齐这么多天然气,简直像在跟时间赛跑。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边还在为找天然气发愁,那边俄军又袭击了天然气设施。波尔塔瓦州的设施遭袭,不光是当下可能断供的问题,就算修复好了,后续运输、储存的成本也得往上涨。本来能源储备就紧张,这么一折腾,等于给乌克兰的过冬计划又添了道大坎。 大家可能会问,乌克兰不能从其他国家买吗?其实之前欧洲不少国家都帮过忙,但今年情况不一样。欧洲自己也面临能源短缺的压力,能匀给乌克兰的量有限,而且天然气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乌克兰的财政状况根本经不起这么大的开支。想找其他渠道?运输路线、支付方式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难题,不是说买就能马上买到的。 科列茨基在基辅说出这个消息的时候,语气里肯定满是焦急。他代表的不只是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更是千千万万等着过冬的乌克兰民众。普通老百姓冬天怎么取暖?医院的设备能不能正常运转?工厂会不会因为缺气停工?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每一个都关系到民生。 而且这事背后还有更复杂的影响。能源是国家运转的命脉,一旦冬天天然气供应跟不上,不光民生受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都可能出问题。俄军袭击能源设施,说白了就是想通过切断能源供应,削弱乌克兰的抵抗能力。可这样做受伤害最深的,从来都是无辜的老百姓。 现在乌克兰能做的,除了继续向国际社会求助,可能还得在节能上下功夫——比如限制工业用气、号召民众减少取暖消耗。但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根本解决不了40亿立方米的缺口问题。这个冬天,对乌克兰来说,注定是一场艰难的考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