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理解不了我婆婆! ​我婆婆今年59岁,家里有3栋房子,她身体也不是特别好(

名城探寻 2025-10-27 11:59:31

我实在理解不了我婆婆! ​我婆婆今年59岁,家里有3栋房子,她身体也不是特别好(体质差),公公让她帮喂喂猪,可是她总是时不时去打零工、干山上的活。 ​每周几乎都要吃药,可她却从没想过真正躺平,每天还是忙忙碌碌的干活,省吃俭用。 后来我才知道,婆婆这股子闲不住的劲儿,是从三十多年的苦日子里熬出来的。 她嫁给公公那年才21岁,那时候家里连间像样的土坯房都没有,就守着半亩薄田过日子。公公为了多挣点钱,跟着工程队去外地盖房子,一年到头回不了两趟家,家里两个孩子、三亩地,全靠婆婆一个人扛。 那时候没有机器,割稻子靠手割,挑粮食靠肩扛,她怀着小儿子的时候还在地里插秧,累得晕倒在田埂上,醒了喝口水又接着干——就为了多收点粮食,让孩子能顿顿吃上白米饭。 现在家里的3栋房子,不是凭空来的。 最早的一栋是二十年前盖的,那时候公公在工地当上了小工头,手里有了点积蓄,婆婆却没闲着,每天天不亮就去山上采草药,晒干了拿到镇上卖,又跟着村里的老人学编竹筐,晚上等孩子睡了,就着煤油灯编到半夜。 有次她编竹筐时不小心被竹子划破了手,流了好多血,她就用灶灰捂一下,接着编,说“多编一个,就能多攒点钱给孩子交学费”。就这么一点点攒,一点点拼,才从土坯房换成砖瓦房,再到后来又盖了两栋新楼,她总说“房子是根,得自己挣来的才踏实”。 她去打零工、干山上的活,从来不是为了挣钱。前阵子她去山上帮人摘茶叶,我偷偷跟着去过一次,才发现她摘完茶叶,还会顺手把山上的垃圾捡下来,装在袋子里带下山扔。问她为啥这么做,她说“这山给咱长草药、长茶叶,咱也得护着它”。 有次她打零工的那家老板要多给她钱,她死活不要,说“我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多的我不要”。后来才知道,那家老板的母亲病了没人照顾,婆婆每天还会多留半小时,帮老人把衣服洗了、菜摘好,这些都是没算在工钱里的。 至于喂猪、种菜、养鸡,在她眼里都是“该做的事”。公公总说“家里不缺这点猪肉、蔬菜钱,你别累着”,她却不依,说“自己喂的猪不吃饲料,肉香;自己种的菜没打农药,吃着放心;养的鸡下的蛋,给孩子、给孙子煮着吃,比买的好”。 有次我发现她喂猪的时候,总会把猪食里的粗糠挑出来,自己嚼碎了再拌进去,问她为啥,她说“猪吃细点长得壮,也少生病”——她对家里的牲畜,都带着这份细心得像对家人。 她不吃零食、不碰水果,不是不爱吃,是打心底里觉得“好东西该给孩子留着”。 上次我买了一箱芒果,特意挑了几个熟得正好的给她,她转手就塞给了放学回来的孙子,说“小孩子爱吃甜的,我牙口不好,咬不动”。可我半夜起来喝水,却看见她在厨房偷偷啃我吃剩下的芒果核,把核上的肉都刮干净了。 后来我才知道,她年轻的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到一次水果,还是公公从外地带回来的,她总舍不得吃,全留给孩子。现在日子好了,她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总把最好的先让给家里人。 有次她感冒发烧,吃了药还想去地里摘菜,我拦着她不让去,她急得快哭了,说“地里的青菜再不摘就老了,鸡还等着喂呢”。 我跟她吵了两句,说“你要是累垮了,家里人更担心”,她愣了愣,才慢慢坐下,说“我就是怕闲着,一闲着就想起以前苦日子,总觉得现在的日子得好好守着,多干点活,心里才踏实”。 那时候我才明白,她不是不懂享福,是一代人的习惯——她们从苦里过来,把勤劳当成了本分,把家人的安康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哪怕日子好了,也舍不得停下为家里付出的手。 婆婆的“不躺平”,从来不是跟自己较劲,是刻在骨子里的踏实和对家人的爱。她那些看似“没必要”的坚持,藏着的是对生活的珍惜,对家人的牵挂。日子过好了,她没忘了以前的苦,更没丢了那份为家里拼尽全力的心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6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