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5岁的火箭专家杨南生娶了29岁的张严平,张严平的父母不同意,不料,

文山聊武器 2025-10-26 21:52:05

1986年,65岁的火箭专家杨南生娶了29岁的张严平,张严平的父母不同意,不料,当她父母知道杨南生的身份后,惊呆了。 杨南生1921年12月29日出生于缅甸仰光,原籍福建省海澄县,早年随家人迁居国内。抗日战争期间,他辗转求学,1943年7月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杨南生继续深造,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之后公派前往苏联留学,专攻火箭技术领域。1950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后携家人返回祖国,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国防科技建设。 从1950年起,杨南生先后在上海、四川泸州、内蒙古等地工作,带领科研队伍开展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他参与了探空火箭的研制,推动了中国固体火箭技术的起步。作为开拓者,他主导了复合固体火箭推进剂发动机的开发,为后续航天项目提供了技术基础。在人造卫星开发中,杨南生负责固体发动机部分,贡献了关键设计方案,确保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第三级发动机的成功。他还参与了巨浪一号导弹两级固体发动机的研制,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 1980年,杨南生的第一任妻子莘耘尊因病去世,此后他独自生活,继续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直至晚年转向弹塑性断裂力学的研究。张严平1957年出生,1984年时27岁,在科技日报社担任编辑,主要负责科技领域的采访报道。那时,她已过了传统适婚年龄,父母为此多次催促,但她坚持工作优先,专注于新闻采编任务,没有立即回应家庭压力。 杨南生的早年经历充满了坎坷,但他始终坚持科研道路。回到祖国后,他从基础做起,组建团队攻克固体火箭推进剂的配方难题,这项工作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导弹和卫星项目。他的贡献不限于技术层面,还包括培养年轻工程师,推动行业进步。张严平作为记者,经常接触各种专家,但她的职业生涯以采访为主,没有涉足科研。张严平的父母是普通人,对女儿的婚姻期望简单,希望她找个年龄相仿的伴侣,杨南生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 1984年秋天,张严平接到采访任务,前往北京西郊一处安静四合院拜访杨南生,杨南生当时63岁,在研究所担任高级工程师。他身穿中山装,站在院门迎接,目光扫过张严平手中的笔记本,随即邀请她进入客厅坐下。谈话伊始,杨南生没有直接回应专业问题,而是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诗集,翻开一页,问张严平是否熟悉拜伦的作品。张严平点头后,两人围绕诗句展开讨论,杨南生用手指比划诗中意象,话题从文学转向历史,再延伸到哲学领域,持续三个小时,杨南生不时起身倒茶补充。 1985年春天,杨南生在一封信中写道结婚需共享快乐与艰辛,他63岁而张严平27岁,不确定能提供多少未来,但希望她幸福,他封好信封,贴上邮票寄出。张严平收到后,在家中书桌前回信,称年龄是数字,灵魂共鸣更关键,她折叠信纸,放入信封投递。张严平向父母提起这段关系时,在客厅沙发上坐下,父母坐在对面,父亲听后拍击桌子起身,声音提高称年龄差36岁荒谬,母亲擦拭眼角泪水,说杨南生即将退休而张严平正年轻,父亲走来走去质问未来,两人争执持续几天,父母在饭桌边威胁断绝关系,亲友通过电话劝阻。 张严平面临困境,转折发生在一个晚上,她在客厅告知父母杨南生参与两弹一星工程,在西北荒漠工作多年。那晚,电视机播放航天纪录片,杨南生名字出现在功勋墙上,父亲盯着屏幕沉默后,坐下叹息说这样的人不同寻常。1986年春天,杨南生与张严平在北京一处小教堂举办简朴婚礼,杨南生牵着张严平的手走入教堂,只有几位亲友站在座位边见证,两人交换戒指后,没有盛大宴席,直接返回住所。 婚后,杨南生因工作驻陕西基地,张严平留北京,两人分居,杨南生每月从基地寄回信件和生活用品,张严平在家中整理这些物品。一次火箭发射前,基地缺少物资,张严平携带压缩饼干和肉罐头,乘坐火车长途跋涉,抵达时推开基地大门,发现杨南生与同事围在工作台前,连续工作72小时未休息,杨南生揉着眼睛继续调整设备,张严平分发食物给他们。杨南生健康恶化,出现急性胃溃疡和腹主动脉瘤,张严平辞职专心照顾,每天清晨在小区路径上扶杨南生缓慢行走,进行晨练,杨南生握着她的手臂保持平衡。医院检查时,张严平在诊室外等待,记录医生口述的各项指标,杨南生躺在检查床上配合扫描。夜间疼痛发作时,杨南生在床上翻身,张严平守在床边,按摩他的腹部直到天亮,杨南生渐趋平静。 2013年,杨南生去世,张严平按遗嘱将骨灰撒入大海,她站在船舷边倾倒骨灰盒,海风吹散灰烬。整理遗物时,她在旧书堆中翻动,发现隐藏的功勋证书和奖章,上面覆盖灰尘,她用布擦拭查看。张严平走访西北戈壁发射基地,步行穿越沙地,进入旧实验室,查阅档案柜中的科研档案,联系旧同事,通过电话和面对面交谈,了解杨南生对航天基础的贡献,包括固体发动机开拓和卫星导弹项目的技术支持。2015年,张严平完成回忆录《君生我未生》,记录这段感情和杨南生的贡献,她在书房整理手稿,寄给出版社。张严平保存那张糖纸,诗句虽褪色但她不时取出查看,放置在抽屉中。

0 阅读:56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