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王继才接任了守岛任务,从此驻扎在只有0.013平方千米的开山岛,而他和妻子这一守就是32年,但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月工资只有150元。 王继才1960年出生在江苏省灌云县,那地方靠海,他从小就接触海防的事。长大后,当了基干民兵,参加过军事训练。开山岛在黄海前哨,离大陆12海里,岛上石头多,土少,历史上1939年被日军占领,作为进攻连云港的跳板。1985年,部队撤编,县里设民兵哨所,但条件太苦,先前10多位民兵都不肯久留,最长的只待13天。1986年7月14日,县人武部政委找上26岁的王继才,问他愿不愿意去。他没多想,就答应了,瞒着家人带上30斤大米、20斤面粉和行李,坐船上岛。岛上没淡水没电,只有破营房和野草。他开始清理地方,用煤油灯点亮夜晚,煤球炉煮饭,靠雨水过日子。每天巡查海岸,记录海上动静。一个多月后,王仕花发现丈夫不见,上岛找人。她看到他胡子拉碴,衣服脏兮兮,本想劝他回去,但他坚持留守。王仕花把两岁女儿交给婆婆,辞掉小学老师工作,带包裹再上岛。从此,两人一起担起责任。 王继才夫妇刚上岛时,岛上啥都没有,生活全靠自己想办法。他们尝试养羊养鸡,托渔民带羊羔鸡崽来,但台风一刮,全没了。几次试下来,没成功。后来学着在岩石缝里捞鱼摸虾,捡贝类,放蟹笼,大的让渔船带回大陆卖,换点钱补家用。岛上梯田是老部队留下的,没填土,王继才夫妇每次下岛都带几包土回来,慢慢种菜瓜果。收成不多,但够基本吃喝。他们还修缮营房,维护航标灯和气象设备,确保哨所运转。32年里,他们逐步改善岛上条件,从没水没电到后来拉上电线,装空调,但因为功率大,容易跳闸,用得少。他们的坚持,让开山岛从荒岛变成有绿意的岗哨。 王继才夫妇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升五星红旗,在简易旗杆上拉紧旗帜,让它在海风中飘。岛上潮湿,国旗容易坏,32年他们自掏腰包买了300多面,换掉旧的,还叠好存进麻袋。值班簿上,每天记天气、海上观测和巡岛情况,积累一厚摞。补给全靠渔船,夫妇俩站在礁石上招呼船只,换淡水粮食蔬菜。台风来时,补给断掉,他们挖牡蛎生吃顶饥。1987年7月,王仕花生产时遇强台风,船来不了,王继才用电话指导,自己动手接生。儿子出生,取名志国,希望他长大报国。孩子在岛上待到7岁,那年台风刮17天,没粮,全家吃生牡蛎,儿子尿都变白。王继才夫妇过了10多年半饥半饱日子,用了20多年煤油灯,喝了30多年雨水。 走私偷渡分子多次靠近岛,划小艇上岸,塞成捆百元钞票,想换庇护。王继才推开钱,站直拒绝,说自己是党员,不会动摇。当时家欠1万多盖房债,但还是报告上级,帮破获案子。每年津贴3700元,1995年后加灯塔守护2000元,两人每月每人不到300元。这点钱养家难,上有老母亲,下有3个孩子。他们只在5个春节下岛团聚,错过孩子上学、父母去世、女儿结婚。王继才母亲去世前,通过电话说守岛是为国家,不怨他。父亲说守岛就是守家卫国。这些话成了他们动力,继续巡岛,维护设备。岛上巡逻路有508个台阶,他们边走边数,32年累计巡23000多小时。每块石头、每个台阶都记着他们的脚步。 王继才夫妇守岛不光是站岗,还绿化岛屿。上岛前,开山岛寸草不生,他们种桃树梨树枣树松树苦楝樱桃葡萄冬青丝瓜豆角菊花无花果洋芋头卷心菜牵牛花爬山虎等十几种植物。台风刮时,树死过一回,但他们重种,让岛有绿意。一次巡岛,王继才被风刮到海里,差点出事。从那后,大风天夫妇用绳子互相拴着走。他们把岛当家,荣誉证书奖章不摆出来,收藏起来,说看多了眼花心浮。他们的日子苦,但觉得岛小也是领土,守着就是甜的。 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巡岛时突发疾病,倒在台阶上。救援船赶来,送医院抢救无效,去世,58岁。遗体运回大陆,追悼会千人参加,包括渔民老兵,抬棺绕行。王仕花继续守岛几天,后申请完成丈夫职责。上级批准王继才为烈士,王仕花带新民兵上岛。他们每天升旗时,喊王继才名字。新守岛人清理营房,修水窖,继续记值班簿。岛上绿化推进,夫妇种的树和菜已成片。2019年,王继才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事迹改编电影守岛人,在全国放映。开山岛海风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记着他们的守岛。白色灯塔立着,灯光扫海面,照亮海域。 王继才夫妇的守岛事迹,获时代楷模、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12年元旦,他们在北京看天安门升旗,享受那时刻。王继才生前见习主席,主席问岛情况和子女,拍肩说辛苦了。王仕花说,开山岛是家,上岛才回家,下岛是离家。她下岛过节,但几天后回岛。岛上王继才雕像立着,夫妇32年故事流传。他们的坚守,让开山岛从孤岛成精神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