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共同宣布! 中美两国于2025年10月25日在吉隆坡举行第五轮谈判,美国

士气沉沉 2025-10-26 20:57:51

中美两国共同宣布! 中美两国于2025年10月25日在吉隆坡举行第五轮谈判,美国财长、贸易代表及官员出席。美方声称“没有任何国家比我们更希望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但一手声称“希望缓和关系”,一手启动新一轮301调查,并且用“第一阶段协议执行度40%”作为不恢复磋商的借口。 美方启动301调查的理由站不住脚。他们指责中国没完成2020年第一阶段协议里2000亿美元的采购目标,却绝口不提当时全球疫情导致贸易中断的客观情况。 彼得森研究所数据显示中国完成了约57%,这在当时全球贸易下滑超20%的背景下已属不易。 这种“一手递橄榄枝,一手挥大棒”的操作,让外界看得有些眼花缭乱。 谈判桌上,美国财长和贸易代表面带微笑,强调沟通的重要性;谈判桌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公告却措辞严厉,将新一轮调查的矛头直指中国的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和半导体产业。 这些领域恰恰是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也是中国近年来着力发展的关键所在。美方声称这些产业获得了“不公平的补贴”,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可这种指控在很多人看来,更像是一种为遏制对手发展而寻找的借口。那个所谓的“40%执行度”,便成了这个借口最核心的支撑。 然而,这个数字真的能站得住脚吗?美方反复强调中国在2020年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中,未能完成两年内增购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的承诺。 他们拿出这个数字,仿佛抓住了中国“违约”的铁证。但他们却巧妙地忽略了一个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巨大变量——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 2020年初开始,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断裂,国际物流几近瘫痪,各国生产消费活动陷入停滞。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完成一个在疫情前乐观时期制定的采购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不仅仅是中美贸易,全球贸易总额都出现了超过20%的断崖式下滑,许多国家的经济活动都按下了暂停键。 如果把视线拉回到那个特殊时期,我们会发现一幅完全不同的图景。美国知名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即便在如此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依然努力履行协议,完成了大约57%的采购目标。 这个数字,距离美方宣称的40%有不小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它是在全球贸易一片萧条的背景下实现的。这意味着,中国对美采购的恢复速度,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全球贸易的平均恢复水平。 可以说,中国不仅没有“违约”,反而是尽最大努力维持了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为美国的企业和农民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支持。美方对此视而不见,反而将客观因素造成的缺口,单方面归咎于中方,这显然有失公允。 这场在吉隆坡的交锋,早已超越了一份贸易协议的执行细节。所谓的采购额数字,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水面之下,是两国在科技、经济、全球影响力等更深层次领域的博弈。美方选择在谈判期间启动301调查,并且针对的都是关乎未来产业命脉的高科技领域,其真实意图恐怕并非仅仅为了几千亿美元的贸易额,而是为了维护其在全球科技链顶端的主导地位。 吉隆坡作为东盟的中心,见证了这场对话,而东盟国家以及全世界其他观察者,都在屏息凝神。他们看到的,是两个大国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既无法彻底脱钩,又充满了竞争与戒备。 当谈判的帷幕在吉隆坡落下,留下的却是一连串问号。美方一边说着最希望缓和关系,一边却做着加剧紧张的事情,这种言行不一的背后,究竟是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还是有着更深远的战略考量? 当数据的解读都可以被政治目的所左右,未来的信任基础又该如何建立?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似乎远未到终局。对于这样的局面,你又有什么看法呢?真正的缓和,究竟会从何开始?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