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释放消息了,中美谈判有了新进展! 说白了,今天贝森特见到李估计都很吃惊,毕竟贝森特以为中国换人了,没想到还是这个人。贝森特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居然还能看到自己的“克星”! 但是要明确的是,无论我们怎么谈,都只是美国的缓兵之计而已。美国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想与我们好好谈判,就是想一直拖着。 毕竟,拖着可能是美国的对外贸易的一个习惯。但是美国失算了,这次美国与中国的角色早已经“攻守易型”了。 可能以前对美国而言,越拖对美国越有利,但是现在无论是美国的大豆,还是稀土,都是处于被动的局面。如果美国还是一味的不肯低下头,舍不得服软的话,那美国就是在自寻绝路! 但是要明确的是,无论我们怎么谈,都只是美国的缓兵之计而已。美国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想与我们好好谈判,就是想一直拖着。这种策略在过去几十年里,可以说是美国的拿手好戏。 他们习惯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通过漫长的谈判周期来消耗对手的耐心和资源,同时为自己国内调整争取时间。 他们赌的是对方的经济会先扛不住,社会会出现问题,最终被迫接受不平等的条件。这套打法,对付一些经济结构单一、抗压能力弱的国家,确实屡试不爽。贝森特们可能以为,这次还能照方抓药。 然而,美国失算了,这次美国与中国的角色早已经“攻守易型”了。这盘棋的玩法,早就不是以前那套了。过去,美国手握技术、金融和市场三大王牌,可以随心所欲地设置议程。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美国依然强大,但那种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中国这边,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规则的追赶者。 我们有了更多的底牌,也有了更足的底气去打一场持久战。贝森特看到李时的那份惊讶,或许正是潜意识里感受到了这种气场的变化,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从容和自信。 可能以前对美国而言,越拖对美国越有利,但是现在无论是美国的大豆,还是稀土,都是处于被动的局面。咱们先说说大豆。美国中西部的大豆农场主,曾经是中美贸易的受益者,但现在却成了人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们的采购清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计。这几年,我们主动调整了进口来源,巴西、阿根廷的大豆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缺。 这一招,不仅让我们摆脱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更让美国农民真切感受到了失去市场的切肤之痛。他们的不满,正通过选票等方式,转化为对白宫的巨大压力。时间拖得越久,美国国内的政治成本就越高。 再来看稀土。这东西可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美国虽然也有稀土矿,但他们真正缺的,是后面那套复杂到极致的分离和加工技术。这恰恰是我们的“独门绝技”,是几十年如一日投入巨资建立起来的完整产业链。 从开采到提纯,再到加工成高精尖材料,整个链条都在我们手里。这意味着,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无论是制造F-35战斗机,还是生产智能手机,都离不开我们的稀土供应。 他们可以喊着要“脱钩”,可以尝试自己重建产业链,但那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及天文数字的投资。在这期间,谁来为他们的技术停滞买单?时间,现在站在了我们这边。 如果美国还是一味的不肯低下头,舍不得服软的话,那美国就是在自寻绝路!这种“绝路”不是指军事冲突,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内耗。 当外部压力无法有效传导时,矛盾就会转向内部。科技领域也是一个缩影。美国本以为几轮芯片禁令就能锁死我们的高科技产业,结果呢?反而逼得我们走上了一条自主研发的“华山一条路”。 虽然过程艰难,但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坚实。当我们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时,美国那些靠技术壁垒赚取超额利润的企业,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中国市场,更是全球技术领导者的光环。这种战略上的被动,才是最致命的。 所以,这次谈判的新进展,表面上看是双方各退一步,给世界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在这份信号背后,是双方都在重新评估对方的实力和底线。 贝森特的吃惊,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他会慢慢发现,坐在他对面的这位“克星”,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谈判对手,而是一个全新的、难以预测的博弈格局。 这盘棋的下一步,你觉得谁会先落子?是选择妥协,还是继续硬扛?欢迎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