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袭击事件频发 专家建议:不要随意摇熊铃】海外新鲜事日本
近日,日本熊袭击人事件频繁发生。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有108人受伤,其中9人死亡,创下历史新高。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熊只会出没于森林边缘,但如今熊甚至出现在城市、地铁站等市区场所。专家指出,熊的生态环境可能正在发生变化,原本用于驱赶熊的“熊铃”,反而可能成为吸引熊的声音。
据《朝日新闻》报道,本月20日,东京都青梅市一处住宅区附近出现熊啃食坚果的痕迹,显示熊的问题正向首都圈蔓延。日本熊森协会以及熟知熊生态的铃木辉(铃木ひかる)分析,全球变暖导致山区食物短缺,加之太阳能发电等设施占据栖息地,使熊无法安居,不得不外出寻找食物。他还指出,将用于诱捕熊的箱形陷阱设置在靠近市区的缓冲地带,是错误的管理政策。
山林情报馆馆长佐佐木俊尚认为,熊频繁进入人类聚居区的主要原因,是人烟稀少的区域增加,动物栖息地扩大,而人类居住地不断收缩。在日本,人类与熊的生活空间过于接近。此外,熊的行为模式也在改变,它们开始将人类视为潜在食物。今年岩手地区发生3起熊袭人事件,而上一次类似事件发生在2016年的秋田县,当时造成4人死亡。过去此类事件极为罕见,但近年来却愈发频繁。
佐佐木俊尚警告称,有“吃人习惯”的熊数量增加非常危险。如果熊将人类视作食物,攻击就不仅仅是因惊吓而发起,而是主动捕食行为。目前熊与人的接触通常类似猫被惊扰抓伤人的情况,但一旦熊将人当作食物,则不应摇熊铃,因为原本用来驱赶熊的声音可能会吸引它们靠近。
关于猎熊工作,佐佐木指出,目前多由持证猎人执行,但猎人人数有限且年龄偏大。如何培训更多猎人,甚至让警察和自卫队员也能接受猎熊培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专家指出,原先用来驱赶熊的熊铃,恐怕会变成吸引熊的声音;示意图,图与新闻事件无关。 (美联社资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