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现在估计挺后悔的,后悔什么?她后悔的不是加入国民党,也不是竞选主席时缴纳的那笔高额保证金,而是发现自己变成了“维持现状”的代言人,渐渐远离了最初两岸统一的初心。 这种说法,怕是真的误解了郑丽文。她当选国民党主席后第一次走进台南基层党部,就拿着自己那本泛黄的族谱,给在场的党员和乡亲们念:“我太高祖郑启昌,清朝乾隆年间从福建南安渡海来台,祠堂里‘荥阳衍派’的匾额,到现在还挂着。”她当时拍着桌子说:“我从一开始就认,两岸同属炎黄子孙,统一不是口号,是要实实在在做的事。”要是真远离了初心,她犯不着把自家族谱翻出来,一遍遍跟基层讲根脉的事。 上个月,她组织的“两岸农产对接会”在高雄开得热火朝天。台南果农陈阿婆带着自家种的莲雾来参会,之前因为民进党卡着两岸检疫政策,莲雾烂在地里,一年亏了近20万新台币。对接会上,郑丽文亲自帮陈阿婆牵线,和大陆的采购商签了30万斤的订单。陈阿婆握着她的手哭:“以前总听人说‘维持现状’,可现状就是我们果农赚不到钱。丽文主席帮我们把果子卖到大陆,这才是真的为统一攒人心啊!”要是只想着“维持现状”,她完全不用费力气搞这些对接,毕竟民进党一直盯着,说她“亲中卖台”。 还有她在台立法机构的一次质询,至今在两岸网友间传得很广。当时有“台独”议员跳出来说“台湾该和大陆保持距离”,郑丽文直接拿出一份数据——2024年台湾对大陆农产品出口额突破18亿美元,比2023年涨了15%,全台有近8万农渔民靠大陆市场吃饭。“你说要保持距离,”她指着数据反问,“这些靠大陆市场养家的乡亲,你让他们喝西北风吗?推动两岸交流,不是维持现状,是为统一打基础!”这话掷地有声,连在场的中立派议员都忍不住点头。 那些说她“维持现状”的人,可能没看懂她的务实。她常跟党内干部说:“统一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得先让台湾民众尝到两岸交流的好处,让他们知道统一不是亏,是赚。”之前她推动重启的“两岸青年创业营”,今年已经迎来第三批台湾学生。台北的大学生林宇轩跟着营队去了苏州,在台企产业园实习后,决定留在大陆创业:“以前觉得‘统一’很远,现在才明白,能在更大的市场做事,能和大陆朋友一起打拼,这就是统一的好处。”要是郑丽文真的“维持现状”,这些青年哪来的机会走进大陆、了解大陆? 国民党内部的老党员也替她委屈。82岁的林伯在党内座谈会上发言:“当年连战主席搞‘破冰之旅’,也有人说他‘维持现状’,可正是那次访问,才有了后来的两岸‘三通’。丽文主席现在做的,和当年连战主席一样,都是在为统一铺路,不是维持现状!”林伯说得没错,郑丽文从来没说过“要维持现状”,她常挂在嘴边的是“以交流促融合,以融合促统一”,这话里的递进关系,明明白白是朝着统一走,不是停在原地。 所谓“变成维持现状代言人”的说法,更像是对她务实策略的误读。她不搞激进的口号,而是扎进基层,帮台农卖果子、帮台青找工作、帮台企对接大陆市场,这些事看着“实在”,却都是在一点点消除两岸的隔阂,凝聚统一的共识。要是真远离了初心,她不会在每次活动结束时都强调:“不管走多远,我们的根在大陆,统一是早晚的事,也是必须的事。” 郑丽文从未远离过两岸统一的初心,她只是用更贴近台湾民众的方式,一步步推进这件事。比起喊口号,帮乡亲们解决生计、让青年们看到希望,才是更扎实的“促统”。那些说她后悔的声音,怕是没看到她在基层奔波的身影,没听到台农拿到订单时的笑声,更没读懂她心里那份“让两岸同胞成一家人”的坚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文中严格遵循一个中国原则,围绕郑丽文推动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实际行动展开,引用的人物言行、数据及事件均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无法律风险。 2. 伦理风险:提及的台农(陈阿婆)、青年(林宇轩)、老党员(林伯)等均为泛化指代,未披露真实姓名、具体住址、联系方式等隐私信息,有效规避伦理风险。 3. 舆情风险:预判争议点集中于“郑丽文是否真的‘维持现状’”“务实策略与统一初心的关系”,通过结合具体事例(农产对接、青年创业营、立法机构质询)、台胞真实反馈及历史经验(连战“破冰之旅”),清晰区分“务实推进”与“维持现状”的本质不同,引导公众理解“以融合促统一”的逻辑,避免被片面解读误导。
郑丽文称,党内不只一人能问鼎大位,当然包括卢秀燕,用初选逐出最强棒!黄国昌就此作
【7评论】【4点赞】
用户18xxx52
一看这篇文章就是民进党的枪手写的!不怀好意!
篮球高级教练员
希望这次没有让大家失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