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叫嚣大陆,表示如果郑丽文赶赴中南海与中国大陆签订协议,则不代表台湾与大陆签订这样的协议。 说白了,就是跟大陆表明态度,无论国民党是“亲中”还是维持现状,他们这些“台独分子”还是不会同意两岸统一的。 而之所以民进党发表这样的言论,主要还是郑丽文在当选了国民党主席之后,对大陆的复电,牵动了他们“台独”的神经。 在这些“台独分子”眼中,现在民进党是台湾省的执政党,两岸发展成什么样的关系,都必须经过他们的同意。 但很显然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台湾省执政党是谁,都应该支持“一中原则” 。 绿营那帮人,又在麦克风前拍桌子瞪眼,说郑丽文要是敢踏进中南海,就算签了啥,也不算台湾省的账。这话传到我家楼下槟榔摊,老板娘直接翻白眼:“签合同又不是分家产,还能一人一套说法?”她一边剁槟榔一边吐槽,民进党真把台湾当成自己家的客厅了,客人还没坐下,就先喊“这是我家的规矩”,可问题是,房产证上写的是“中国”,不是“民主进步党”。 郑丽文不过给大陆回了一封电,像邻居之间递个“有空来喝茶”的纸条,绿营立马像被踩到尾巴的猫,全岛巡回炸毛。我台北的同学传语音笑疯:“他们怕的不是国民党亲中,怕的是国民党不陪他们演‘对抗大戏’,戏票卖不出去,赞助商要撤广告。”一句话,舞台灯要是熄了,谁来买单他们的政治秀? 绿营的逻辑其实比夜市骰子还简单:只要天天喊“大陆欺负人”,就能让选票像鸡排店前排的队,越排越长。至于真正欺负人的是谁?去年缺水,农民只能眼睁睁看着凤梨干在田里;前年停电,电梯悬在半空,老人家差点背过气。账全算到“对岸阴谋”头上,民进党就像魔术师,左手甩锅,右手掏票,观众鼓掌就好,别问道具从哪来。 我舅公是台南老渔民,1949年摇木筏运甘蔗,两边海岸都靠过。他喝老酒时眯着眼说:“海是公的,风是公的,只有贪心才是私的。”当年两岸炮火对轰,他照跑船,因为“炮弹要吃饭,人也要吃饭”。如今舅公已不在,但他的话我一直记得:风再大,也吹不沉叫“中国”的这块礁,可要是船上的人自己凿洞,再小的浪也能翻船。 民进党最爱把“台湾民意”挂嘴边,仿佛四个字是免死金牌。可民意不是橡皮图章,更不是提款机。我表姐在高雄做旅游大巴导游,以前陆客团一车接一车,她一个月能攒出巴黎机票;现在绿营搞“反渗透”,陆客少了,她改带岛内环岛团,跑一趟阿里山,司机连油钱都算得抠门。表姐苦笑:“‘台独’不能当小费,也不能当房贷。”民意要的是日子过好,不是天天喊口号喊到喉咙出血。 最讽刺的是,绿营一边喊“抗中”,一边偷偷把自家孩子送美国、澳洲,英文补习班开到凌晨。台中一位里长爆粗口:“抗中都是给穷人抗的,有钱人抗的是英文单字。”骂完第二天,他就被“党内纪律”约谈,理由“破坏团结”。看吧,嘴巴可以喊自由,屁股不能离椅子,椅子一挪,就要你“自我反省”。 国民党呢?也别装乖宝宝。马英九时期“不统不独不武”,像夜市烤鱿鱼,翻来翻去就是不敢加酱,怕辣到选民。现在郑丽文说句“两岸要对话”,绿营就跳脚,其实国民党自己也心虚,怕深蓝骂“卖台”,怕浅绿骂“舔中”。两头怕的结果,就是把麦克风让给绿营,让人家天天唱独角戏,自己蹲在角落数选票。 说到底,两岸这档事,不是茶馆里“你签我签”的折扇戏,是家里长辈留下的老宅子,房契用毛笔写着“中国”两个大字。谁想分房,先得问问地政局同不同意。地政局叫历史,叫法律,也叫十四亿人的集体记忆。绿营可以戴假发、敲小鼓,演“悲情王子”,但房产证不会演戏,它只认钢印。 我表弟在厦门做台青创业,卖珍珠奶茶,一天能卖两千杯,比他在台北夜市翻台多三倍。他说得最直白:“统一不是口号,是订单。”订单来了,茶叶、奶盖、外卖盒,整条产业链都活。订单要是断了,房东照样收租,员工照样要薪水,没人听你喊“抗中保台”就能抵房租。生意教他的,比任何政治课都深刻。 绿营还想把“执政党”当成门禁卡,好像大陆访客得先按他们家门铃。可现实是,大陆直接推开院子大门,对全台湾喊:“家里人都到齐了吗?开饭了!”国民党、民众党、乡镇里长、渔民农民,谁都能上桌。民进党当然可以继续蹲在墙角闹别扭,但饭菜香飘过来,肚子会诚实咕咕叫。再硬的嘴,也硬不过空腹。 我阿嬷常说:“灶脚烧热了,自有人来围锅。”灶脚就是两岸的共同家园,火已经点着,有人添柴,有人却想掀锅。掀锅的人不怕烫手,怕的是别人吃得太香,显得自己多余。可锅掀翻了,大家都没得吃,民进党难道打算靠“台独”泡面过一辈子? 郑丽文去不去中南海,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台湾民众心里那杆秤:继续陪绿营演“对抗秀”,还是自己动手盛饭?秤砣上刻着两个字——生活。生活说,我要水电、我要游客、我要订单、我要孩子不用去海外端盘子。生活不说大道理,生活只讲盈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卢秀燕傻眼了,郑丽文太强悍了!在面对记者询问,台中议员质疑郑丽文没有承诺征召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