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识为基,以交流为桥:论邀请台湾爱国人士共商国是的可行性与意义 台湾是中国

愿心想事成 2025-10-21 18:16:11

以共识为基,以交流为桥:论邀请台湾爱国人士共商国是的可行性与意义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郑丽文即将接任国民党主席之际,探讨大陆邀请其与洪秀柱、张亚中等爱国人士来大陆参访共商国是,既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具备坚实的政治基础与现实条件。本文从政治基础、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三方面展开论述,阐明此类交流对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意义。 一、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构筑交流对话的根本前提 两岸交流对话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则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大陆明确表态,愿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与中国国民党新领导人推动两党关系发展,这为邀请台湾爱国人士参访奠定了政策基调。 从邀请对象看,三人均认同一个中国原则。郑丽文在国民党主席竞选中,多次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提出“两岸同属一中”,以“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勾勒交流路径,与大陆政策高度契合;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始终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明确“九二共识”核心是“坚持一中、共谋统一”,长期推动两岸民间交流与民族认同;张亚中同样坚守一中立场,直言“九二共识”意涵不容歪曲,痛斥回避统一的错误言论,对两岸关系性质的认知与大陆一致。 三人鲜明的反“独”促统立场,与大陆坚持一中原则的底线形成共振,使邀请他们参访共商国是具备了不可或缺的前提,并非无的放矢。 二、现实价值:共商国是为两岸和平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台海局势复杂,邀请郑丽文等爱国人士参访,兼具传承历史经验与赋能未来发展的多重意义。 (一)打破交流壁垒,重塑国共互动新范式 近代以来,台湾地区国民党现任主席从未参访大陆,成为两岸高层交流的壁垒。郑丽文若以现任党主席身份应邀来访,将打破这一惯性,开创国共现任领导人对话的先例。她在竞选时已表示当选后将争取两党领导人对话,积极姿态与大陆意愿呼应。面对面沟通可避免信息误判,推动两党在经贸、文化等议题上达成实质共识,让国共互动从“过去时”转向“现在进行时”。 (二)凝聚爱国力量,壮大反“独”促统阵营 洪秀柱与张亚中在台湾民间影响力广泛,其统一立场是凝聚岛内爱国力量的核心支点。邀请二人与郑丽文同访,既体现大陆对台湾爱国力量的尊重,也能集中展示“反独”合力。参访中围绕民生、文化议题共商,可强化“两岸一家人”认知,激励更多台胞加入反“独”促统行列,扭转民进党主导舆论的被动局面,为和平统一营造有利民意环境。 (三)务实破解难题,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两岸关系的核心是同胞切身利益。郑丽文提出推动国民党在立法机构落实支持两岸交流的政策,洪秀柱、张亚中长期关注两岸民生。三者同访可围绕台胞在大陆就业创业、两岸教育文化融合、农业技术合作等问题深入磋商,让大陆惠台政策更精准落地,台胞合理诉求更直接传递,实现“为台海谋和平、为台胞谋福祉”,让和平统一红利切实惠及两岸民众。 三、实践路径:以循序渐进方式推进交流落地 邀请台湾爱国人士参访,需遵循“循序渐进、务实高效”原则,结合实际设计路径,确保实效。 (一)时机选择 可在郑丽文11月1日正式接任后,待其完成党内权力整合、明确两岸政策实施方案之际,由大陆相关部门主动邀请。此举既尊重国民党内部事务,也让交流更具针对性。 (二)交流议题设置 坚持“求同存异、聚焦共识”,以“九二共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议题,延伸至两岸经济融合、文化传承、青年交流等领域。既探讨“两岸强强联手、一加一大于二”的愿景,也回应台胞民生关切;既强化反“独”立场,也为统一路径交换意见,避免无意义争议。 (三)交流形式 采用“高层对话+民间互动”模式:一方面安排国共高层会谈,就两党关系与两岸重大议题达成共识;另一方面组织参访团深入大陆,考察台胞创业基地、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大陆发展,增强“民族复兴台湾不能缺席”的认知。同时通过媒体客观报道,让两岸民众共同见证,扩大正面影响。 四、结论 邀请郑丽文、洪秀柱、张亚中等爱国人士参访共商国是,具备坚实政治基础与重要现实意义。“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提供根本前提,打破壁垒、凝聚力量、增进福祉的需求注入动力,循序渐进的路径提供保障。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两岸统一进程不可逆转。大陆始终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邀请台湾爱国人士共商国是正是诚意的体现。相信在坚持一中原则基础上,通过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必将增进两岸同胞民族认同与情感联结,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凝聚磅礴力量。

0 阅读:20

猜你喜欢

愿心想事成

愿心想事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