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法国惊呆了,德国震惊了,就连美国都傻眼了!因为美媒发现,中国车企生产全球约70%的电动汽车。 它们销售的汽车如此先进,美国与中国电动汽车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要知道全球全年电动汽车销量才刚突破 1700 万辆,中国一家就造了 1288.8 万辆,这个产能规模相当于把美日欧的产量加起来再翻一倍还多,连续 16 年稳坐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宝座可不是吹出来的。 这背后藏着中国独一份的产业链底气。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早就点破过,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 41 个工业大类的国家,就拿上海临港的车企来说,100 公里范围内能找齐宁德时代的电池、汇川技术的电机、福耀的玻璃,甚至中芯国际的车规芯片,从头到尾不用依赖任何外部供应商。 这种全链条优势直接砸出了成本杀手锏,国际能源署 2025 年的报告里写得明白,中国电池成本比欧洲便宜 30%,比北美低 20%,2024 年一年就降了近 30%,而电池占电动车成本的三分之一还多,这账谁算都得头疼。 反观美国,想建个电池厂光审批就得耗两年,等厂房盖好,中国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又迭代了,这种速度差简直是降维打击。 技术突破更是让差距越拉越大。曾经被嫌弃能量密度不够的磷酸铁锂电池,被中国企业硬生生改成了 “低成本 + 高安全” 的香饽饽,2024 年光这种电池的出口量就涨了 182.62%,连特斯拉都得反过来采购中国的电池模组。 比亚迪更是把技术玩出了花,上半年在欧洲一改纯电为主的策略,主推插混车型,既满足家用充电桩的通勤需求,又解决了长途出行的焦虑,结果 Seal U 车型销量直接暴涨 3727.54%,英国市场前四个月就卖超去年全年,把当地车企打了个措手不及。 再看美国,特斯拉 2024 年全球销量首次下滑,虽然在华卖了 65.7 万辆,但跟比亚迪 425 万辆的总销量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更别提比亚迪海外销量还暴涨了 71.9%。 成本优势往终端一转化,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就更明显了。中国的绿电成本早就降到一毛钱一度,电动车跑一百公里电费才 1 块 2,而美国用油车跑同样距离得花 66 块,差了 50 倍的开销谁能拒绝?就算把光伏电站的折旧算进去,成本也才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在澳大利亚,比亚迪推出的 Shark 6 皮卡上半年卖了 10424 台,占当地市场近一半,当地消费者算过账,买这车的贷款利率 1.99%,比燃油车的 8% 低太多,一年能省近 1500 澳元用车成本,这种诱惑根本挡不住。 美国车企想跟进降价,可自家产业链缺这少那,降一千块就得亏五百,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车抢占市场。 出口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 128.4 万辆,其中插混车增速高达 1.9 倍,这种 “精准打击” 让欧美车企防不胜防。 土耳其上半年卖了 2.5 万辆比亚迪,澳大利亚 2.3 万辆,这些曾经被欧美车企垄断的市场,现在随处可见中国车的身影。 挪威市场更有意思,中国品牌份额从 2021 年的 4.1% 涨到 2024 年的 8.8%,比亚迪、小鹏都挤进了销量前 15,而美国车企除了特斯拉几乎没存在感。 更讽刺的是,美国搞的新能源税收抵免反而拖了自己后腿,太阳能电站建得慢,绿电成本降不下来,车企转型只能靠喊口号,反观中国西部的风电场、沙漠里的光伏板还在哐哐建,能源成本只会越来越低。 现在中国车企已经把目标瞄向了 2025 年 1600 万辆的销量,而美国连本土电池产能都没跟上,这种差距可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缩小的。 当比亚迪的插混车在欧洲排队交单,当中国电池占据全球 75% 的供应,当绿电成本把美国甩在身后,全球 70% 的份额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这种领先优势,恐怕还得持续好多年。
别再以为人口问题只是中国自己的“家务事”了。这回,联合国直接把它拉上了“全球挑战
【217评论】【16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