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尹锡悦终于走出了首尔看守所。 身穿深色西装,戴着口罩,他面对媒体的拍摄和提问一言不发,这一刻,不是他主动配合,而是法律程序已将他彻底包围。 尹锡悦的出现标志着他与国家机器的对抗暂时告一段落,但也暴露了韩国司法和政治体系的深层次问题。 去年 12 月他一声令下搞紧急戒严,说是维护秩序,可老百姓的基本权利全被踩在了脚下。 今年 4 月宪法法院一锤定音,把他弹劾罢免了,成了继朴槿惠之后第二个被赶下台的总统。 7 月的时候,首尔法院直接发了逮捕令,他被关进看守所,身上的收容编号 “3617” 清清楚楚地别在胸前,才两个多月就瘦得脱了形,连庭审都能以健康恶化为由连续缺席 11 次。 这次出来接受讯问,他全程闭紧嘴行使沉默权,律师还说早就把该说的都说了,可特检组那边说了,就因为他和涉案的人都不肯开口,连追加起诉外患罪的时间都定不下来。 你看这出戏,一边喊着要查到底,一边捂着嘴不说话,司法程序变成了拉锯战,哪还有点公正高效的样子? 更让人寒心的是,这根本不是韩国第一次上演 “总统受审记”。 前几年朴槿惠因为亲信干政被抓,一关就是好几年;李明博也因为受贿案蹲了大狱,后来就算保释出来,名声也彻底烂了。 现在轮到尹锡悦,罪名换了花样,可套路一模一样 —— 上台时风光无限,下台后就被新势力揪着旧账不放。 有人说韩国总统是 “高危职业”,可根子哪儿是职业高危?是政治斗争把司法当成了武器。 就像这次尹锡悦的弹劾案,宪法法院原本计划了好几轮辩论,结果第一次因为他缺席,4 分钟就草草收场。 更荒唐的是,法院判决还得盯着法官的任期,前总统文在寅任命的两个法官 4 月就要卸任,大家都猜法院肯定要赶在那之前下判决,生怕晚了又起争议。 这哪是司法独立?分明是被时间和政治立场牵着鼻子走。 老百姓早就看透了这套路,可除了愤怒也没别的办法。 8 月份的时候,一万两千多名韩国民众联名起诉尹锡悦夫妇,每人索赔 10 万韩元,差不多 518 块人民币,不是图那点钱,就是想讨个说法,说他们发布戒严令是故意侵犯民众权利。 其实早在 7 月份,就有 104 个老百姓打赢了官司,法院判尹锡悦赔钱,这还是头一回认定总统的戒严令给民众造成了精神伤害。 可你看民意调查,一开始 64% 的人赞成弹劾尹锡悦,才一个多月就降了 11 个百分点。 不是大家不恨他了,是看累了 —— 就算把尹锡悦扳倒了,下一个上来的就能干净吗? 就说现在民调最高的李在明,自己也背着一堆官司,真要是当了总统,说不定哪天也会被对手用司法手段清算。 最讽刺的是,韩国宪法法院还喊着 “做出独立审判,只关注国民”,可事实呢? 特检组调查尹锡悦,一会儿说要追加罪名,一会儿又因为取证难拖进度;法院这边,一会儿允许庭审录像,一会儿又驳回保释申请, decisions 看着都像在平衡朝野势力,根本不是只看法理。 就像专家说的,就算尹锡悦能挺过这关恢复职务,也成了 “跛脚鸭”,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帮,国家机器早就被内斗搅得转不动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得实在,韩国的政治、司法和民意,全被党派斗争缠在了一起,外交、经济、安全哪样都受影响,最后吃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尹锡悦走出看守所的样子,像极了韩国政治司法体系的缩影 —— 表面上是法律程序在运转,实际上满是权力斗争的痕迹。 从朴槿惠到尹锡悦,总统换了一茬又一茬,可 “上台 - 清算 - 下台” 的循环从来没断过。 司法本该是定分止争的秤,却成了党派打架的棍子;政治本该是为民众谋福利的事业,却成了互相倾轧的战场。 这病根不除,就算换十个总统,韩国的日子也过不踏实,而那些堵在总统官邸外抗议的民众,那些联名起诉讨说法的老百姓,终究只是这场权力游戏里的陪衬罢了。
特朗普这一次可能是真的怕了!根据凤凰卫视10月18日报道,特朗普最近在接受福克斯
【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