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退出!拉脱维亚退出!爱沙尼亚退出!波兰和芬兰也退出!3月,挨着俄罗斯的国家

小张的社会 2025-10-17 09:54:37

立陶宛退出!拉脱维亚退出!爱沙尼亚退出!波兰和芬兰也退出!3月,挨着俄罗斯的国家突然集体搞了个大动作,直接宣布要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   这波退约潮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周密筹备的战略调整。3 月 18 日,波兰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国防部长联名发布声明,正式启动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的程序,理由直指 “不稳定的安全环境”。   短短几天后,芬兰便紧随其后,这个与俄罗斯有着 1340 公里漫长边界的北欧国家,以保障北约东翼防线安全为由,加入了退约阵营。   到 6 月底,波罗的海三国率先完成向联合国递交退出文书的流程,芬兰也在 7 月初跟进,按照公约规定,这些国家将在 2026 年 1 月正式解除禁雷义务,重新获得制造、储存和部署地雷的合法权力。   各国的行动早已同步展开。立陶宛议会以 107 票赞成的压倒性优势通过退约法案,还预留了 8 亿欧元专款,计划生产数十万枚反坦克与杀伤人员地雷。   波兰更是雄心勃勃,宣布将生产多达 100 万枚地雷,由国有和私营武器制造商联合参与,全部用于加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防线。   在实际部署上,波兰的 “东部屏障” 建设已初见规模,工兵部队忙着布设反坦克地雷和铁丝网;立陶宛、拉脱维亚在沿海沙滩和交通枢纽附近构建障碍带。   爱沙尼亚则利用湖泊森林交错的地形,打造起难以突破的 “战地迷宫”。这些动作与退约声明的无缝衔接,暴露了这场区域性军事调整的长期规划。   国际社会的担忧随之而来。要知道,《渥太华禁雷公约》自 1997 年签署以来,已有 164 个国家加入,核心就是禁止杀伤人员地雷的使用与扩散。   这种武器的危害早已被历史印证,2023 年全球地雷伤亡人数超过 2000 人,其中 84% 是平民,儿童占了四分之一。   安哥拉、柬埔寨等国在战争结束二十多年后,仍在为清除遗留地雷付出高昂代价,乌克兰的排雷工作甚至被估算需要超过 346 亿美元。   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和国际禁雷运动纷纷发声,警告现代自毁技术无法完全消除隐患,仓促布设的地雷更会给战后清除留下巨大麻烦。   尽管退约五国承诺将避开居民点、做好地理登记,但这种 “先军后民” 的决策,终究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妥协。   对比之下,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负责任态度更显可贵。作为始终坚守人道主义底线的大国,中国一贯反对滥用杀伤人员地雷,积极参与国际扫雷援助行动,为多个受地雷困扰的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资援助,用实际行动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完善。   这种既维护自身安全,又兼顾人类共同利益的处事方式,正是大国担当的生动体现。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拒绝以牺牲人道主义为代价换取暂时的安全,这种理性与克制,恰恰是动荡时代最需要的稳定力量。   如今,欧洲边境的森林里,加固栅栏和巡逻车道已悄然出现,数百万枚地雷的阴影正在蔓延。   这场退约潮究竟会加剧地区对抗,还是能换来所谓的 “安全平衡”?人道主义底线与现实安全需求之间,是否存在更好的平衡点?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20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