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宣布了 2025年10月15日,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宣布,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项目。以旅游或商务目的赴菲、行程不超14天的中国公民可在线申请,但只能从马尼拉或麦克坦-宿务国际机场入境。菲方称此举是为了加强民间交流和促进合作,但明眼人都看出,这背后是菲律宾旅游业撑不住的无奈之举。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知道吗,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官宣了:下个月起,中国公民又能申请去菲律宾的电子签证了,条件写得清清楚楚——只能待14天,只能从马尼拉和宿务入境,看似“恢复交流”,其实是不得不“低头”。 要知道,这政策他们两年前还刚停过,说是为了“防范风险”,如今一转头,又急着开门,谁都明白:不是突然想通了,而是撑不下去了。 菲律宾的旅游业,这几年走得是真惨,2019年那会儿,中国游客一年170多万,是仅次于韩国的第二大客源,人均花一千多美元,吃海鲜、买特产、住海景房,全带动着经济。 那时候长滩岛的白沙滩人挤人,酒店要提前两个月定。 可到了2024年,全年中国游客才30多万,2025年前八个月更惨,不到20万,比去年还少了四分之一,跌得不是一点,是整条线塌了。 旅游业对菲律宾来说不是小钱,直接贡献GDP近9%,养着六百多万人的饭碗。 如今游客少了,受影响的不是某个景区,而是一整片靠游客吃饭的生意,长滩岛的民宿老板挂出“转让”,锡亚高岛的小贩赔光积蓄——一个停电、一个客流断,就能压垮他们的生活。 总统马科斯在电视采访上都忍不住红了眼,说“看到民众苦心里难受”,这眼泪背后,可不是单纯的同情,是经济断气的焦虑。 更糟的是,政府的钱包也在瘪,旅游部的宣传预算,从2023年的12亿比索削到2025年的1亿,连海外广告都做不起,宣传少了,游客更少,恶性循环。 再加上外资流入暴跌82%,中资比例从当年的一半掉到10%,经济连带着发烧。 到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旅游业那点“快钱”不能断。 所以,这次恢复电子签,说白了是“救急”。 但这救法也显得心虚——一边嘴上说“加强民间交流”,一边又只开两个口岸、只给14天,这样的姿态,像极了一个饿到不行却还要端着碗装体面的老朋友。 菲律宾想要的不是情谊,是现金流。 而周边国家早把中国游客当宝:泰国直接免签,马来西亚放宽入境,越南签证三天搞定,菲律宾这边还在折腾签证系统,游客心里早有了答案。 有人说得直接:同样花钱旅游,谁愿意去个总停电的地方?这话扎心,却是真话。 菲律宾这次重启电子签,看起来像是在“挽回中国游客”,但仔细看细节,全是保守的小算盘,只能待14天、只能走两个机场、手续依旧麻烦——这不是热情迎客,而是“放一点又不敢放太多”。 他们既想赚中国游客的钱,又怕被骂“靠中国”,于是搞出这么个“半吊子开放”,结果是两边都不讨好。 说到底,菲律宾自己把路走窄了,疫情前靠着中国游客红红火火,现在游客一少,酒店空着、航班减半、餐厅冷清。 可他们在南海那边的动作又一波接一波,一边说要搞合作,一边又和美国越走越近,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这种“两头要”的策略,注定拉扯。 旅游部希望放宽签证救经济,安全部门却怕“放出风险”,结果政策一变再变,游客看在眼里,信任也就没了。 其实大家都清楚,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能带活多少行业,2019年的人均消费上千美元,不光酒店受益,出租车、餐馆、免税店都跟着赚钱。 可如今游客数掉到只剩零头,旅游股、地方就业、外汇收入全被拖下水,马尼拉的酒店从满房变成打折甩卖,导游、司机、摊贩纷纷转行,旅游业一倒,整条经济链都受伤。 对比一下周边国家就更明显了。 泰国早把免签常态化,新加坡直接互免,越南签证简单到几天就能批下来,菲律宾这时候才恢复电子签,还加各种限制,连本国旅行社都吐槽:“别人敞开门,我们半掩着窗,怎么抢得过?”结果是中国游客转去别的地方,菲律宾的机场大厅冷清得能听见回声。 更麻烦的是,签证放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电力不稳、机场拥堵、安全事件频发——这些才是游客真正担心的。 去年长滩岛停电三天,餐馆海鲜全坏,游客退单投诉一片,体验不好,再方便的签证也挽不回信任。 现在的电子签,顶多能帮他们多拉回十来万游客,赚点短期收入,但离2019年的繁荣还差十条街,经济困境逼出来的政策,往往撑不久,等下一次南海又出点事,签证可能又得停。 说白了,菲律宾这次的“开放”,更像是现实逼着走的一步棋,要真想让游客回头,就得先放下那点政治心结,游客不是不愿意花钱,只是不想再被折腾。 毕竟,世界那么大,谁会老去一个反复关门的地方?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在听到要为非法坐滩仁爱礁军舰交罚款的那一刻,菲律宾已经害怕到发抖了:1、菲律宾
【87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