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中国的反制,只是一纸禁令这么简单!很多人禁止安世半导体出口,只是对荷兰“明抢”行为的对等报复。错了!真相是,这只是“先礼后兵”的第一步,停止对荷兰的稀土出口,还在后头。 9 月 30 日,荷兰政府突然下令冻结安世半导体近 30 个运营主体的全部资产和知识产权,期限长达一年。 紧接着,当地法院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跳过庭审程序就暂停了中方委任的 CEO 张学政的所有职务,随后更是直接任命外籍独立董事接管公司决策权,将 99% 的股份强制托管给第三方,给出的理由竟是牵强的 “保护供应链安全”。 这家年收益上百亿的企业,就这样在短短几天内被彻底架空,147 亿元的资产面临被鲸吞的风险。 更讽刺的是,荷兰一边抢夺中企资产,一边仍在源源不断地从中国进口制造光刻机的核心原材料 —— 稀土,数据显示去年荷兰进口的中国超高纯度铈基稀土占中国总出口的 26.4%,位居全球第二。 面对这种突破商业底线的行为,中国的反制迅速而精准。10 月 14 日,商务部果断下达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及其分销商出口境内制造的特定元器件和组件。 这一举措直接击中要害,要知道安世半导体 70% 的产能都集中在中国,全球八成终端产能也依赖中国供应链,禁令一出,欧洲汽车行业首当其冲,德国、法国的车企很快就感受到了芯片供应的压力。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第一时间发声反对,谴责荷兰的做法破坏了市场透明度,让全球投资者对欧洲的营商环境产生质疑。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简单的对等报复,却没看清背后的战略布局。事实上,中国早在 10 月 9 日就已经通过商务部公告,加强了对稀土相关物项和技术的出口管制,明确对含有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产品实施监管。 这一政策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履行国际防扩散义务的必要举措,却恰好戳中了荷兰的软肋 —— 全球顶尖光刻机巨头 ASML 的生产,离不开中国稀土的稳定供应。 中方的一系列操作,既守住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的底线,又展现了不卑不亢的大国姿态,每一步都做到了有理有据、进退有度。 荷兰政府的冲动决策,已经开始引发内部反噬。ASML 公司不得不直面断供风险,一旦失去中国稀土,其生产线将面临停工停产的困境。 而欧洲内部的分歧也逐渐显现,依赖安世半导体芯片的汽车企业纷纷表达不满,跨国商会更是出面谴责这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行为。 反观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和最完整的制造产业链,更在稀土开采、加工和应用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这种硬实力让中国在博弈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中方始终保持克制,外交部仅发出敦促警告,希望对方遵守国际规则,这种先礼后兵的做法,尽显大国风范。 这场博弈的核心早已超越单一企业的权益之争,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重新洗牌。 荷兰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抢夺技术和资产,最终只会得不偿失,毕竟市场经济的规律从来不是行政命令能够随意颠覆的。而中国的一系列操作,既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也给那些试图滥用 “国家安全” 名义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面对这样的全球产业链博弈,荷兰会及时纠正错误做法吗?如果稀土出口进一步收紧,全球半导体行业又将面临怎样的调整?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别以为中国的反制,只是一纸禁令这么简单!很多人禁止安世半导体出口,只是对荷兰“明
小张的社会
2025-10-16 10:52:36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