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很可能会被历史记住。这一天,美国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港口服务费和中国报

小张的社会 2025-10-15 10:53:00

10月14日很可能会被历史记住。这一天,美国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港口服务费和中国报复性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同时生效,这是太平洋上从未见过的奇特对抗。   其实这场对抗的源头早在半年前就埋下了伏笔。今年 4 月,美国以振兴本土造船业为由发起调查,最终敲定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加收费用,一艘 10000TEU 的中资集装箱船一年最多要多交 1402.5 美元 / TEU 的成本。   但数据显示,美国商用造船量一年还不到 10 艘,而中国上半年造船完工量就占了全球近半数,所谓的 "产业保护" 更像借口,毕竟美国造船成本是中韩的 3 到 5 倍,根本不具备竞争力。   中国的反制没有简单跟风,而是拿出了更精准的方案。只要船舶被美方直接或间接持有 25% 以上股权,哪怕挂着其他国家的船旗,进入中国港口都要按净吨交 400 元起步的特别港务费,未来还会逐年上调。   这个标准一下覆盖了全球 3% 的船队,约 3120 艘船舶,连很多美国上市的希腊船东也被卷入其中。更巧的是,政策特意留出豁免空间,中国建造或送修的船舶不用缴费,既守住了原则又体现了灵活。   市场的反应比预期更激烈。希腊那家油轮公司让美国董事辞职,就是想降低 "美国控制" 的判定来避费;太平洋航运因为美国投资者占比超 50%,两头都要交费,已经在考虑改挂利比里亚旗或拆分股权。   有分析师发现,这招其实是在重塑行业规则,以前看船旗国,现在要看股东背景,华尔街长期参与的航运融资生态可能要变天了,欧洲私募和中东基金说不定会成为新选择。   对普通行业来说,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美国最大的洛杉矶港早就感受到了压力,港口执行董事提到,从 4 月起航运公司就一直在慌乱调整布局,有的换船,有的只能把成本转嫁给进口商。   测算显示,这相当于给中美贸易加了 4% 的关税,美国通胀压力可能更大,农产品出口也会受影响。   反观中国,虽然进口商也有成本压力,但业内都明白这是正当反制,而且中国造船舶在全球的占比是美国的 20 倍,底气显然更足。   商务部在当天还加了码,把韩华海洋的 5 家美国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禁止国内与其交易。这种步步为营的做法,既回应了美方的单边主义,又没打乱自身节奏,展现的是成熟的应对思路。   毕竟规则被破坏后,一味退让只会让不公平变本加厉,合理反制才能维护国际航运的公平环境。   全球航运市场的调整才刚刚开始,运价上涨、航线重构可能会持续整个第四季度。这场太平洋上的对抗,最终只会让大家看清,单边保护走不通,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你觉得这场航运领域的博弈,最终会怎样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全球航运格局又会因此发生哪些改变?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51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