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要为抢劫中国公司付出代价 荷兰政府10月12日表示,已作出“极为特殊”的决定,对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进行干预,原因是其可能对“荷兰及欧洲的经济安全构成风险”。 这起事件表面是商业监管,实则是光天化日之下针对中国企业的强行夺权。 荷兰政府引用一部70多年前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冻结安世半导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和全球运营权,甚至将公司控制权移交第三方托管。 更令人愤慨的是,荷兰法院配合少数外籍高管,强行剥夺中方股东的合法管理权,却连一条像样的风险证据都拿不出来。 这种打着“国家安全”幌子劫掠外资的行为,宛如现代版海盗,彻底撕碎了某些国家标榜的市场经济假面。 荷兰政府的行动看似突然,实则有备而来。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下达行政指令,以模糊的“治理缺陷”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实施为期一年的全球运营冻结。 仅仅十天之后,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旋即任命具备“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董事,果断将安世半导体除一股之外的全部股份,委托给第三方进行托管。 这套组合拳速度之快、手段之狠,连西方媒体都直言“几乎在欧洲没有先例”。 但真相藏不住。英国《金融时报》和彭博社披露,荷兰政府行动前,美国商务部曾威胁将出口管制扩大至被列入“实体清单”企业的子公司(闻泰科技2024年被美方列入清单),甚至要求安世半导体替换中国籍CEO张学政作为豁免条件。 这种赤裸裸的政治操弄,让荷兰所谓“独立决策”的辩白显得苍白可笑。 诚如欧盟中国商会所指,此乃一场“受地缘政治算计驱使的现代经济强盗之举”。 安世半导体本是荷兰企业恩智浦的标准件业务部门,2019年被闻泰科技收购后,不仅稳定运营,更实现营收增长、毛利率从25%提升至42.4%。 近五年间,该公司为荷兰贡献了1.3亿欧元税收,是当地半导体生态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荷兰政府一边享受中资带来的就业与税收,一边以莫须有罪名强占资产,这种“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行径,彻底暴露其商业环境的虚伪性。 尤其讽刺的是,荷兰始终宣称“珍惜对华关系”,其半导体巨头阿斯麦(ASML)常年受益于中国市场。 如今却对合法经营的中资企业背后捅刀,这种短视行为只会让国际投资者心生寒意:今天针对中国企业,明天未必不会轮到别国资本。 面对不公,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第一时间发声,支持闻泰科技依法维权,强调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歧视中企。 中国外交部也明确表态,要求荷方遵守市场原则,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更关键的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2025年前8个月,中国芯片出口逆势增长20.8%,在汽车芯片、工业级芯片等成熟制程领域占据全球重要份额。 外部打压反而加速中国技术自主。正如中方业内人士所言,“拐杖被抽走或许是坏事,但咬紧牙关熬过去,前路才能更稳”。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以及《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工具,完全有能力应对挑战。 荷兰政府若执意跟随美国搞技术封锁,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半导体产业高度全球化,任何“小院高墙”都会破坏生态平衡。 如今,欧洲汽车厂商已因芯片短缺频繁停产,荷兰的干预只会加剧本地供应链动荡。中国始终倡导开放合作,但维护合法权益的意志坚定不移。 正如网友所言,“强盗逻辑终将被时代抛弃”,只有尊重市场规则、摒弃冷战思维,才能赢得长远发展机遇。 对于荷兰这类恶劣行径,国际社会应共同抵制,中国更需保持战略定力,以技术突破和规则博弈赢得未来主动权。 荷兰的“抢劫”行为不仅伤害中企利益,更侵蚀全球经贸互信。 但历史证明,中国从不在封锁中低头,反而在压力下淬炼锋芒。 参考资料:中国前8个月出口芯片2330亿块 国产芯片突围成功——中华网
中方早料到这一天,荷兰配合美国“抢劫”中企,正中稀土管制下怀眼下这场国际大戏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