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分分钟让中国断网?全球仅13台根服务器,美国独占10台,中国却一台都没有,一旦爆发冲突,美国对服务器动“手脚”,我国将面临怎样的危机? 如果有一天突然打不开微信、支付宝也付不了款,就连政府官网都全线掉线,不要惊讶——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潜在危机。 全球互联网的“总开关”,其实就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美国,手里就攥着其中的10把钥匙,而中国,连一把都没有。 一旦中美关系真的跌入深水区,美国动用这张数字底牌,中国的互联网,能不能顶得住? 要理解这个问题,得先搞清楚一件事:13台根服务器是干嘛的? 根服务器就像互联网的“总调度室”或者“地址簿”的大脑,没有它,网络基本等于瘫痪。 目前全球仅有13台这样的服务器,其中美国手握10台,欧洲、日本各有一台,中国为零。 这种结构怎么来的?很简单,互联网本来就是美国人发明的,最初的架构自然以它为中心。 问题在于,几十年过去了,网络早已全球化,可这“主心骨”却依然被美方牢牢掌握。 美国在全球60%的网络流量中扮演中转角色,光是这一点,就让人警觉。 如果说过去我们担心芯片卡脖子,现在更要担心的是,连网络的“门钥匙”都被别人握着。 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便是被“断网”的前车之鉴,这不是危言耸听。 看看伊朗,2020年因为政治冲突,美国直接动手限制其根服务器访问权限,并试图切断部分物理光缆。 结果是伊朗的电商系统瘫痪,银行转账停摆,连出口外贸都被冻结,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 再看委内瑞拉,2019年也因制裁被切断部分网络服务,导致国内网络时断时续,社会动荡更严重。 俄罗斯在2022年冲突爆发后,也明显感受到来自网络的外部压力,才彻底下决心加速国产互联网替代方案。 这些国家面对的问题,中国并不陌生,只不过我们体量更大,依赖更深,一旦出现类似情况,影响面只会更广,冲击力更强。 其实中国早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早在2010年代,北京和上海就部署了根服务器的镜像节点。 简单说,就是复制了“美国那本地址簿”的备份版,来提高自主解析能力,根据工信部数据,中国现在90%以上的域名解析已经可以在境内完成。 但这只是“补丁”,不是真正的控制权。 镜像节点的运行权限和更新频率依然受制于原版服务器,就像你有个护照复印件,但办签证还是得人家说了算。 于是,中国开始“换规则”——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雪人计划”。 这个全球性项目从2016年启动,核心是基于IPv6技术,建立全新的根服务器体系,中国目前已参与控制25台新型根服务器中的4台,包括1台主根服务器。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互联网第一次从“客人”变成了“房东”,IPv6也为5G、物联网等未来技术打下基础,网络地址数量提升了百万倍,足以支撑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 中国这次不仅是参与者,更是规则制定者。 然而,光有根服务器还不够,根是基础,服务才是命脉。 过去,中国很多企业都严重依赖美国的云服务平台,比如亚马逊AWS,2020年时,这类依赖甚至占到了30%。 这种结构和伊朗当年太像了,一旦谷歌、微软、AWS说断就断,我们的数字经济就像被掐了氧气管。 好在这几年国产云计算迅速崛起,根据Gartner的最新报告,2023年中国云市场中,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国产平台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形成了自己的“数字内循环”。 这意味着,不光是“网络入口”,连“服务入口”我们也在逐步拿回主动权。 更进一步,中国还在布局“天基网络”——也就是卫星互联网。 星网集团、银河航天正在加速将上千颗低轨道卫星送入太空,构建一个绕地球运行的备用网络。 当物理光缆被切断、海底网络中断时,这些卫星就能起到“最后保险”的作用,保障关键通信、金融交易、甚至是军政系统不断线。 对标来看,美国有SpaceX的星链,中国也在追赶,这不只是通信技术的竞赛,更是国家战略安全的护城河。 中国已经构建起了“三道防线”:根服务器的自主架构、云服务的国产替代、天基网络的极端备份。 这不再是过去那种“预防性布局”,而是实打实的战略反制。 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最新报告指出,中国的做法正在启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主权。 不是为了“断网”,而是为了“抗断网”,关键时刻,能不能扛过第一波冲击,决定的是你有没有“备胎”和“后手”。 信息时代的较量,早已不只是在键盘上敲敲打打,而是在“看不见的战场”里争夺控制权。 中国不再是那个只能靠别人喂数据的“网络小弟”,而正在成为数字世界的规则制定者之一。 互联网不会因为冲突而停止,但谁能在危机中保持连接,谁就能掌握主动,这场关于根服务器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信源: 中国青年网——美国到底能不能给中国断网? 新京报评论——美国拥有“根服务器”霸权,其他国家如何“破防”|新京智库
美国分分钟让中国断网?全球仅13台根服务器,美国独占10台,中国却一台都没有,一
老阿七说史
2025-10-14 16:45: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