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孤儿成年靠乞讨为生,在他23岁时,突然从中央来了一批人:“我带你找妈去,你

盘盘鸭 2025-10-14 12:55:52

江西一孤儿成年靠乞讨为生,在他23岁时,突然从中央来了一批人:“我带你找妈去,你妈是个首长,快跟我走”。   1975年江西石来发家的土坯房里,阳光落在木盒上。他打开盒子整理旧信,指尖触到硬物,信里夹着半块银元。银元边缘磨得发亮,背面刻着“志”字,是曾志的名字缩写。 这是1953年曾志寄来的信,当时他只看了内容,没发现银元。窗外传来孙子的笑声,他握着银元,想起第一次见曾志的模样。   1951年谢觉哉带石来发去见曾志时,他揣着养父母的旧手帕。手帕上绣着“保礼”二字,是养父石保礼的名字。见到曾志,她穿着灰色军装,头发梳得整齐,眼神里满是期待。 “来发,这是娘给你带的糖。”曾志递过纸包,手有些抖。他没接糖,却掏出旧手帕:“我爹娘是石保礼夫妇,他们不在了。”   1928年郴州的雨夜,曾志把石来发抱给石保礼。孩子裹着她唯一的棉袄,哭声盖过窗外的雨声。“保礼哥,以后他就叫石来发,跟着你姓,平安就好。” 石保礼点头:“曾同志放心,我会把他当亲儿子养。”她转身冲进雨里,没敢回头,怕一回头,就舍不得走。后来石保礼夫妇遇害,奶奶带着石来发乞讨,这棉袄成了唯一的念想。   1952年石来发的奶奶病重,曾志偷偷来江西探望。她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着石来发给奶奶喂药。石来发擦汗时,露出脖子上挂的小银锁——是她当年给孩子的出生礼。 奶奶去世后,曾志赶来送葬,跪在坟前哭:“老人家,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来发。”石来发看着她,第一次觉得这个“亲娘”,也有脆弱的一面。   1963年石来发的儿子出生,他给孩子取名“石念志”。“念志”是想念曾志的意思,虽然他从没当面喊过“娘”。曾志听说后,寄来一件小棉袄,和当年给石来发的那件很像。 石来发把棉袄给儿子穿上,看着孩子笑,心里的疙瘩慢慢松了。那年冬天,他第一次主动给曾志写信,讲儿子的趣事,还寄了张全家福。   1972年曾志生病住院,石来发带着儿子去北京探望。病房里,曾志拉着石念志的手,给孩子讲革命故事。“当年要是把你爹带在身边,说不定就活不下来了。”曾志轻声说。 石来发看着母亲苍白的脸,终于喊出了那句迟了二十年的“娘”。曾志愣了愣,眼泪掉下来:“来发,娘等这句话,等了一辈子。”   1988年曾志去世前,给石来发留了封信。信里说:“我死后,把我的骨灰送回江西,葬在你养父母坟旁。”还附了半块银元,和石来发当年发现的那半块正好能拼成完整的一块。 石来发按照母亲的遗愿,把她的骨灰带回江西。下葬那天,他带着全家祭拜,嘴里念叨:“娘,你终于回家了。”   如今,石来发的后人还住在江西老家。家里的木盒里,整齐放着曾志寄来的信、两块拼成完整的银元,还有那件小棉袄。 石念志常给孩子们讲曾志的故事,讲她为革命送子的抉择,讲她和石来发的母子情。曾志的墓碑旁,养父母的坟被打理得干净,每年清明,石家后人都会来祭拜。 那段被战争隔开的亲情,没在岁月里消散,反而成了石家世代传承的精神印记。 信源:家风正则民风淳 2025-03-02 12:35·天津一中院

0 阅读:75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