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这话说得太实在了。每年诺奖揭晓,大家都在问咱啥时候再拿一个,可很多科研人员的心思却没放在科研上。现在科研界“人才帽子”成了“职称晋级卡”,像优青、杰青这些本该是荣誉的称号,却成了科研人的KPI。 有博士后朋友回国,导师第一句就是三年拿不下“青拔”趁早改行。科研成了通关游戏,从发SCI到当“学术领导”。等当上“领导”,都不做实验改做PPT了。这样下去,心思都花在搞关系拿“帽子”上,还怎么静心搞科研拿诺奖呢?
武汉理工大学被称为“984.5大学”,有点过誉了,对学校也不是好事。首先地理位
【1评论】【3点赞】
龙在江湖
诺奖等小编来拿![敲打][敲打][敲打]
╮(╯▽╰)╭ 回复 10-19 06:15
你用丢臭水沟的心态给他经费??[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100个项目不一定有一个出成果,出了成果也不一定有用。。。国内是投资进行100个现成的项目优化必然是与诺奖无缘,但收益稳定。
赠光和日月
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自己是不做科研的典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