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拜登的差距就在于,拜登的四年虽然磕磕绊绊、步履维艰,但国防部长、国务卿、财政部长都在岗位上认真工作,连过去没啥存在感的副总统也时不时登上新闻头条。拜登入政坛已经有55年,他非常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也明白把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比什么都重要。 美国政坛上,特朗普和拜登的领导风格简直是两个极端。特朗普就像个“独行侠”,啥事都爱自己拍板,今天说要减税刺激经济,明天又觉得关税能保护本土产业,政策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 他选人更看重“听话”,内阁成员走马灯似的换,四年里15个内阁职位换了13人,流失率高达92%。这种不稳定直接导致政策执行断层,比如他刚签署完贸易协定,负责谈判的官员就离职了,后续跟进根本跟不上。 拜登则完全相反,他深知自己不是万能的,所以拉起了一个专业团队。财政部长耶伦是前美联储主席,搞经济政策轻车熟路;国务卿布林肯在外交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处理国际事务游刃有余;国防部长奥斯汀是退役四星上将,对军事战略了如指掌。 这三个人分工明确,耶伦负责推动《通胀削减法案》,布林肯忙着修复与欧洲的关系,奥斯汀则主导了美军从阿富汗的撤离(虽然过程有点狼狈)。团队稳定带来的好处很明显,拜登任期内通过了1.2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这在特朗普时期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他连内阁成员都凑不齐。 这种差异在外交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特朗普喜欢“推特治国”,一条推文就能改变政策方向。他先是威胁要退出北约,把欧洲盟友吓得够呛,接着又突然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会面,让全世界都摸不着头脑。结果四年下来,美国在国际上的盟友关系降到了冰点,连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都公开批评他“不可预测”。 拜登则更注重传统外交,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重返《巴黎气候协定》,然后马不停蹄地访问欧洲,和北约国家重新建立信任。虽然他的政策本质上和特朗普区别不大,比如继续对华加征关税,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色列,但至少让美国看起来又“正常”了一些。 经济政策方面,两人的差距同样悬殊。特朗普坚信“减税万能论”,2017年推出了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法案,结果富人和大企业受益最多,普通老百姓的工资几乎没涨。 更糟糕的是,减税导致政府财政赤字飙升,四年里国债增加了7.8万亿美元。拜登则采取“撒钱+基建”的组合拳,先是推出1.9万亿美元的疫情救助计划,直接给每个成年人发1400美元,然后又推动芯片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投资半导体和清洁能源。 这些政策虽然也有争议,比如导致通胀率一度高达9.1%,但确实刺激了经济增长,2023年美国GDP增长率达到2.1%,失业率降至3.5%,创下50年来新低。 团队稳定性还影响到了政策的长期规划。特朗普的政策大多是短期行为,比如为了提振股市频繁施压美联储降息,结果导致金融市场泡沫化。拜登则更注重长远,他的“拜登经济学”强调产业政策,试图通过政府投资重塑美国制造业。 虽然目前效果还不明显,但至少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比如《芯片与科学法案》拨款527亿美元支持半导体生产,吸引了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在美国建厂,未来有望缓解全球芯片短缺问题。 不过,拜登的团队也不是完美的。他过于依赖专家,有时候显得不够灵活。比如在应对巴以冲突时,布林肯坚持偏袒以色列,导致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受损。而且团队内部也有分歧,耶伦主张通过加税来减少财政赤字,而白宫其他官员担心这会影响中期选举,双方为此争吵不休。 相比之下,特朗普虽然决策武断,但在某些问题上反应更快,比如疫情初期他迅速限制中国航班入境,虽然方式粗暴,但确实争取了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特朗普和拜登的领导风格差异本质上是“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协作”的对抗。特朗普的方式虽然短期能吸引眼球,但长期来看只会让美国陷入混乱;拜登的团队虽然稳定,但也缺乏创新和魄力。
果然如中国所料:特朗普要弃车保帅了,美专家称“中国准备50年”近几天的事实告
【65评论】【1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