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2年王亶望被抄家,当乾隆检查抄来的物品时,发现一件四条腿的裤子,上面绣满鸳

轩叔观察 2025-10-09 22:31:31

1782年王亶望被抄家,当乾隆检查抄来的物品时,发现一件四条腿的裤子,上面绣满鸳鸯,乾隆不解地问侍从是什么东西,侍从硬着头皮演示了裤子的用法,羞得乾隆满脸通红,当时就大发雷霆:“不知羞耻!”下令严惩王亶望。[无辜笑] 这条裤子背后,是震动朝野的甘肃冒赈案,从1775年到1781年短短六年间,以王亶望为首的甘肃官场集团,通过虚报灾情、冒领赈粮等手段,侵吞国库白银超过281万两,要知道当时清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四千余万两,这个数字意味着全国七十分之一的年收入被甘肃一地贪官瓜分。 王亶望是江苏巡抚王仕之子,1750年考中举人后,他没有继续科考,而是花钱捐了个知县,这在当时并不稀奇,清代允许纳捐入仕,但王亶望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从山丹知县做起,一路升到甘肃布政使,每一步都靠银子铺路。 真正让他暴富的,是他和陕甘总督勒尔谨联手推行的“捐监”制度,按规定百姓可以用粮食换取监生资格,这本是朝廷赈灾和补充国学的双赢之策,但王亶望把规则改了:不收粮食,只收白银,每份监生资格明码标价,更狠的是他们根本不上报实际捐款数额,而是虚报灾情,向朝廷多要赈银,钱到手后,一部分发下去做样子,大头进了私人腰包。 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王亶望想出一个绝招,在粮仓里搭木板架,板上铺一层粮食,检查官员从门口望进去,满满当当全是粮食,实际上木板下面空空如也,这招屡试不爽,几年下来,甘肃官场心照不宣地配合这场骗局。 当时甘肃官场流传一句黑话:“千两见面,两千吃饭,三千射箭。”意思是送一千两银子可以见到王亶望,两千两能一起吃顿饭谈事,三千两就能办成事,这种明码标价的腐败生态,让整个甘肃官场沦为权钱交易的市场。 1777年王亶望因“治理有方”被提拔为浙江巡抚,离开甘肃时,他的家产已经多到需要几十辆大车才能运走,但纸包不住火,1781年大学士阿桂到甘肃督办军务时发现了端倪,王亶望历年奏报说甘肃大旱,可阿桂实地查看,发现当地雨水充足,庄稼长势良好。 几乎同时另一个破绽出现了,新任甘肃布政使王廷赞突然向朝廷捐银四万两,这个数字让乾隆起了疑心,一个地方官哪来这么多闲钱,顺着这条线查下去,闽浙总督陈辉祖揭开了冒赈案的盖子。 案情曝光后朝廷震怒,最终113名官员牵涉其中,56人被斩首,包括王亶望、勒尔谨、王廷赞等主犯,其余人等或流放或革职,甘肃官场几近瘫痪,追缴的赃银高达281万两,但实际贪污数额远不止此,许多早已挥霍殆尽。 王亶望抄家时,光金银珠宝就装满几十车,还有大量古玩字画和奇珍异宝,那条四条腿的裤子,只是他荒淫生活的冰山一角,据档案记载,王宅查出的淫具多达二十余种,件件做工精致,用料考究,乾隆看完物品清单后,在奏折上批了八个字:“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更讽刺的是负责查办此案的陈辉祖自己也没干净,他在抄没王亶望家产时,顺手牵羊拿走不少好东西,1782年有人告发从陈辉祖家里搜出金砖280锭、白银八万余两,古玩字画两千多件,乾隆得知后痛心疾首,陈辉祖被革职入狱,最后在牢里上吊自尽。 这场案子暴露出清代官僚体系的深层问题,捐纳制度本意是为国库增收,却成了贪官买官的合法途径,地方官员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监督,赈灾款项从中央到地方层层盘剥,更要命的是贪腐已经形成利益链条,上下勾连,互相包庇。 甘肃冒赈案后,乾隆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严查赈灾款项流向,但制度性问题并未根本解决,二十年后更大的贪官和珅登场,他的贪污数额是王亶望的数倍,从王亶望到和珅,清代官场腐败愈演愈烈,最终成为王朝衰败的重要推手。 回看这段历史,权力失去制约的后果触目惊心,当贪腐成为官场常态,当监督者也成为贪腐者,整个体系就会从内部溃烂,王亶望的那条四条腿裤子,不只是个人堕落的物证,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时代的病症。 网友们议论纷纷: “重点难道是裤子吗?重点是整个甘肃官场都烂透了!一百多个官员合伙骗皇帝,这放在整个贪污史上也是相当炸裂的。”   “最讽刺的是查案的陈辉祖自己也是个巨贪,真是乌鸦站在煤堆上,谁也别笑谁黑,乾隆心里苦啊:朕的团队里还有没有好人?”   “这就是典型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捐监这个制度本身漏洞太大,又没人监督,可不就成了他们的提款机嘛。”   “感觉乾隆爷的三观受到了剧烈冲击……不过也是好事,要不是这条裤子让他彻底破防,说不定还揪不出这么个大案子。”   到底什么样的制度才能真正管住“王亶望”们? 官方信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0 阅读:0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