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人外嫁大概率会被吃绝户。 中午的时候和朋友约着去楼下的自助餐厅吃饭,吃着吃着,朋友就哭了,他突然感觉到,他这一生的奋斗毫无意义。 朋友是80年代末的大学生,一辈子工作顺风顺水,唯一的遗憾就是只有一个女儿。 实际上他在女儿大二之前,都是感觉到非常幸福的。 说起来,朋友这一辈子,放在当年的小县城里,那可是实打实的“别人家的孩子”。80年代末的大学生有多金贵?全县那年就考上三个,他是唯一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记得他跟我讲过,当年揣着全村凑的20块钱去省城报到,冬天宿舍没暖气,就盖一床薄被,愣是靠周末去工地搬砖、给人抄稿子挣学费,毕业时还拿着校级奖学金——这份能吃苦又聪明的劲儿,让他一进国营厂就被领导看中,30岁就当上了车间主任,后来厂子改制,他又果断下海做建材生意,不到十年就把小门面做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公司。 他对女儿的疼,更是周围人都看在眼里的。女儿出生那年,他特意把父母从农村接来帮忙,自己每天下班再累,都要先抱会儿女儿才吃饭;女儿想学芭蕾,他咬咬牙报了当时县城里最贵的兴趣班,自己却好几年没换过新西装;女儿高考失利哭鼻子,他没说一句重话,只拍着女儿的肩说“没事,爸供你读最好的民办本科,以后想考研爸再支持你”。直到女儿大二之前,他都常跟我们炫耀“我闺女懂事又贴心,以后找个靠谱的小伙子,我这辈子就圆满了”,那语气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变故是从女儿大二暑假开始的。那天朋友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女儿带了个外国男友回家,是个来自东南亚某国的留学生。我当时还劝他“年轻人谈恋爱正常,只要人好就行”,他却叹了口气说“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后来才知道,那男孩第一次上门,没带任何礼物,吃饭时倒总盯着朋友家的房子、车子问,一会儿说“叔叔您这房子地段真好,值不少钱吧”,一会儿又问“您公司要是以后交给女婿管,会不会方便点”,反而没怎么跟女儿聊未来规划——朋友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可架不住女儿说“他只是性子直,没有坏心眼”,也就没再多干涉。 真正让他崩溃的,是今年年初女儿提结婚的事。女儿说想跟男友回对方国家生活,还说男友家已经看好了房子,让朋友“多准备点嫁妆,毕竟是嫁去国外,不能让人看不起”。朋友本来想着嫁妆肯定要给,可转头就从女儿嘴里得知,男友家说“我们那边规矩是婚后财产归男方管,你带来的嫁妆也得算夫妻共同的,以后要帮着养我弟弟”——这话像晴天霹雳,把朋友打懵了。 他连夜找律师咨询,才发现对方国家的婚姻财产法对女性保护极弱,婚前财产若未公证,婚后很容易被认定为共同财产,而且当地“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深蒂固,女儿要是真嫁过去,不仅嫁妆可能被拿去补贴男方弟弟,连自己以后给女儿的生活费,都可能被男方家掌控。更让他心寒的是,女儿还觉得他“思想老套、不信任人”,跟他吵了好几次,说“你就是不想让我幸福”。 看着眼前哭红眼睛的朋友,我其实特别理解他的委屈——他一辈子奋斗,不是为了攒下多少财富,而是想给女儿一个安稳的后盾,可现在却怕女儿把自己的心血,变成别人算计的目标。但要说“中国女人外嫁大概率被吃绝户”,这话其实太绝对了。我认识的一个姐姐,外嫁去加拿大,婚前就和老公做了财产公证,婚后两人共同打拼,日子过得比很多国内夫妻还和睦;还有同事的女儿嫁去日本,婆家不仅尊重她的工作,还主动帮她打理婚前财产。 真正的问题,从不是“外嫁”本身,而是有没有看清对方的人品和家庭,有没有提前做好财产保护和沟通。朋友的焦虑,本质是怕女儿在陌生的文化和法律环境里受欺负,怕自己护不住她——这份为人父母的牵挂,比“吃绝户”的传言,更让人心疼。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今天中秋节和一哥们喝酒的时候,他说在外面泡了几个女人,都是30来岁的少妇!我听了
【17评论】【7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