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改选真正的主角,不是郑丽文、不是张亚中、不是罗智强、不是郝龙斌,而是台中市市长卢秀燕! 说白了,卢秀燕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与她的家教有很大的关系。卢秀燕的父亲作为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一员,随着耳濡目染,卢秀燕从小就养成了爱国的情怀。这也为她后来的主张埋下了“和平统一”的种子! 你可能不知道,卢秀燕办公室里一直摆着个旧铁盒,不是什么名贵摆件,是她父亲留下的“宝贝”——里面放着枚磨得发亮的志愿军徽章,还有几页泛黄的战地日记。她曾在公开场合翻看过那本日记,里面有句话她记了一辈子:“保家卫国不是空话,两岸都是中国人,将来总得好好过日子。”小时候她不懂这话的重量,总缠着父亲讲战场上的事,父亲从不提惊险,只说“战友们都想着早点打完仗,回家种庄稼,看着孩子长大”。就是这些没什么大道理的家常话,把“家国”两个字悄悄种进了她心里。 卢秀燕年轻时在电视台当记者,跑的就是两岸新闻。有次去采访台农,看着满仓库卖不出去的莲雾,老农蹲在地上叹气“大陆那边想吃,可咱这边路不通”,她当场红了眼。后来她在镜头前直言“两岸不该隔着看不见的墙,农民要吃饭,百姓要过好日子,这些比‘政治口号’重要多了”。那时候不少人说她“太直接”,可她没改——因为父亲教她“说话要对得起良心,做事要想着别人”,这份实在,反倒让她攒下了不少好感。 后来当选台中市市长,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动两岸农产品合作。有次大陆采购团去台中,她亲自陪着跑果园,蹲在地上跟果农一起选橙子,还跟采购商说“咱们都是一家人,价格好商量,但品质必须保证”。那段时间,台中莲雾、柑橘卖到大陆的量翻了三倍,不少果农专门给她送锦旗,说“卢市长让咱的果子有了好销路”。她没把这当政绩吹,只说“这是我父亲想看到的——两岸人互相帮衬,日子都过好”。 再看这次国民党主席改选,郑丽文、张亚中他们谈两岸议题时,总绕着“策略”“立场”转,说的话听着热闹,却少了点实在劲儿。可卢秀燕一开口,常提的是“我父亲当年怎么说”“台中百姓需要什么”,这种带着个人温度的表达,反而更能打动人。有党员说“选她不是因为她会说漂亮话,是知道她心里装着‘两岸和平’,也知道她能把事落到实处”——毕竟,比起空泛的主张,大家更信那些从家教里长出来的信念,更信能让百姓得实惠的行动。 卢秀燕常说“父亲的徽章我天天带在身上,不是为了炫耀,是提醒自己别忘了根”。这份“根”,就是对家国的认同,就是对和平统一的坚持。国民党现在最缺的,其实就是这种有根基、有温度的主张——不是为了选举喊口号,而是从骨子里相信“两岸一家亲”,并且愿意为了这份信念实实在在做事。也难怪大家都说,这次改选的真正主角是她,因为她身上的这份“家国情怀”,恰恰是现在最难得的东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倒数9天,郑丽文振臂一呼,郝龙斌弄巧成拙,张亚中向卢提一要求台湾地区选举进入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