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长苏杰生日前在新德里发表演讲称,中美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政治的走向

天天纪闻 2025-10-07 15:47:48

印度外长苏杰生日前在新德里发表演讲称,中美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政治的走向”,他认为,美国态度“咄咄逼人”,在其伙伴关系中推动国家利益,而中国“在新机制和新机构方面则面临差距”。 说白了,印度就是想踩着中美博弈的节奏,把自己塑造成多极化格局里的"关键第三方",为争夺全球治理话语权铺路,既不想选边站,又想在两大国之间左右逢源,捞取更多外交筹码和发展空间。   先看苏杰生对美国的点评,说美国"咄咄逼人"在伙伴关系中推动国家利益,这话确实点出了美国近年外交的特点,但印度的表态绝非单纯批评,而是为了凸显自身"战略自主"的姿态。   毕竟印度这些年一边和美国搞QUAD机制,在印太战略里扮演重要角色,另一边又不愿被美国绑上对抗中国的战车。   就像去年特朗普派万斯访印时,印度立马亮出中印1278亿美元的贸易数据,拿着8倍逆差当筹码和美国讨价还价,既显示自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又暗示美国要想拉拢印度就得拿出更多好处。这种两边都不得罪又都想捞好处的算盘,正是印度外交的典型打法。   更值得琢磨的是苏杰生对中国的评价,说中国"新机制有差距",这明显是刻意无视事实。   且不说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投行刚过完十周年生日,截至2025年6月已经累计批准322个项目,融资总额超600亿美元,带动全球资本2000亿美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多名嘉宾刚在北京参加完它的第十届理事会年会。   就拿具体项目来说,亚投行给湖北国际航空货运项目提供28.9亿元贷款,支持花湖国际机场的货运枢纽建设,推动保税物流、跨境电商这些功能协同发展,这正是中国多边合作机制实实在在的成效。   苏杰生故意不提这些,反而强调"差距",本质上是不想承认中国在多边领域从"规则适应者"到"规则共建者"的转变,毕竟这会削弱印度想当"第三方"的合理性。   再看金砖扩员的事,2025年1月刚有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9个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这是2024年历史性扩员后的又一突破,也是中国2017年提出"金砖+"机制的重要成果。   这些新成员来自"全球南方",覆盖亚非拉多个地区,让金砖机制的地缘政治代表性大幅提升,也让全球治理体系更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可苏杰生对此避而不谈,反而盯着所谓的"差距",说白了就是怕中国主导的多边机制影响力太大,抢了印度想在发展中国家里当"领头羊"的风头。毕竟印度自己也想在全球南方国家里树立威信,要是承认中国机制的成功,那印度的"第三方"定位就没那么站得住脚了。   其实印度自己的外交操作早就暴露了真实意图。它既是美国主导的QUAD成员,又是上合组织成员国,还在金砖机制里活跃,这种"多头下注"的做法就是想在不同阵营间找平衡。   就像上合组织2017年接纳印度为成员国后,印度一方面利用这个平台和俄罗斯、中亚国家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又不放弃和美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协作。   去年印度还从俄罗斯采购了S-400防空导弹系统,同时又和美国谈半导体供应链合作,这种"东食西宿"的策略,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在大国博弈中获得最大腾挪空间。   苏杰生的演讲不过是把这种策略用更冠冕堂皇的话说出来而已,打着"战略自主"的旗号,实则是为了谋取更多现实利益。   从更深层次看,印度的这种外交姿态是基于自身的战略需求。作为人口众多的新兴经济体,印度想在多极化世界里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既不想被美国当成对抗中国的棋子,也不想和中国搞僵影响经济合作。   毕竟中印贸易额每年都在千亿级别,中国是印度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的主要供应方,印度的铁矿石、铜矿也大量出口到中国,这种经济依存度让印度不敢轻易选边站。   但同时印度又想提升国际话语权,所以就想出了这种"双重点评"的办法,既批评美国的咄咄逼人,又暗指中国有差距,从而把自己塑造成"不偏不倚"的第三方,吸引更多国家关注印度的立场,为自己在全球治理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不过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也不是没有风险。毕竟中美博弈的复杂性远超印度的想象,有时候想两边都讨好反而会两边都得罪。   苏杰生的演讲虽然打得一手好算盘,但终究是建立在刻意忽视事实的基础上,这种外交话术能不能真正为印度争取到更多利益,恐怕还要打个问号。说到底,国际舞台上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靠耍小聪明左右逢源,或许能得一时之利,但很难真正成为影响全球格局的关键力量。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